米飯一碗,紅燒魚塊、瑤里筍片、酸辣土豆絲各一勺,這是
景德鎮市委宣傳部干部賴文玉當天的午餐。與過去吃完飯直接回收餐盤不同,如今多了個環節——賴文玉和同事們拿著
手機,掃一掃吃得干凈的餐盤,上傳到“綠寶碳匯”
手機客戶端上,等平臺審核通過就能領取到積分了。
“每次如實履行光盤行動,就能獲取1個積分,累積起來就能獲得收益。”賴文玉告訴記者。
打開“綠寶碳匯”
手機客戶端,映入眼簾的是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社會公益等19個低碳應用服務模塊,市民在注冊后,后臺通過數據收集、記錄并量化市民日常生活中節能低碳行為的減碳量,再將減碳量換算成“綠幣”積分,發放到相應的個人賬戶中,用于換取優惠及服務。
在“低碳生活”模塊中,“光盤行動”就有單獨的規則,每日3餐的光盤最多可領取3個“綠幣”積分。積分累積起來就能獲得收益——20個“綠幣”可兌換1張充電樁優惠券、50個“綠幣”可兌換話費券或流量券……
“不僅有積分機制,還有兌換獎勵機制,在厲行節約、低碳生活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也能激勵干部職工的積極性。”
景德鎮市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副主任吳燕斌說,今年9月“綠寶碳匯”在
景德鎮市上線以來,光盤行動已成為深受大家歡迎的低碳生活場景。
早在幾年前,
景德鎮市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就在全市范圍內推行光盤行動,但方式僅限于宣傳教育和考核監督,難以將反食品浪費工作在全市公共機構所有干部職工中一以貫之。
景德鎮市發展中心食堂餐飲負責人李健給記者算了筆“節約賬”:市里集中辦公區的兩大食堂每天就餐人數約3000人,過去節約用餐的主要措施是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服務,或在食堂餐具回收處增加監控設備、安排專門的督導員,盡管有一定成效,但節約用餐效果甚微;自從今年9月實行“光盤打卡”以來,食堂大米用量每月同比減少10%,廚余垃圾數量減少15%。
景德鎮市機關事務管理中心統計,自“綠寶碳匯”上線以來,全市注冊人數達3萬人,參與“光盤打卡”4.2萬次,積累“綠幣”近320萬個,帶動碳減排量達35.7噸。
“一枚小小的‘綠幣’,正在幫助干部群眾養成光盤行動的自愿自覺,我們希望以此形成示范效應,帶動更多人參與進來。”吳燕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