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飯一碗,紅燒魚塊、瑤里筍絲、青椒土豆絲各一勺,這也是
景德鎮市市政府督查室黨員干部賴文玉當日的午飯。和過去吃過飯立即回收利用餐具不一樣,現如今多了一個階段——賴文玉和同事拿起
手機,掃一掃吃的潔凈的餐具,上傳至“綠寶碳匯交易”app客戶端上,等渠道審批通過就可領到積分兌換了。
“每一次屬實執行節約糧食,就可獲得1個積分,累計下去就可以獲得盈利。”賴文玉介紹說。
開啟“綠寶碳匯交易”app客戶端,首先映入眼簾低碳出行、綠色生活、公益慈善等19個低碳環保業務系統控制模塊,市民在注冊認證,后臺管理根據數據采集、紀錄并量化分析群眾日常日常生活節能環保違法行為的碳減排量,然后將碳減排量折算成“綠幣”積分兌換,發放給對應的個人帳戶中,用以獲得特惠與服務。
在“綠色生活”板塊中,“節約糧食”就會有獨立的標準,每日3餐的光碟最多能領到3個“綠幣”積分兌換。積分兌換累計下去就可以獲得盈利——20個“綠幣”兌換1張
汽車充電樁優惠劵、50個“綠幣”兌換話費券或流量券……
“不但有積分兌換體制,也有換取獎勵制度,在勤儉節約、綠色生活中體驗到實打實的盈利,也可以激勵干部員工的熱情。”
景德鎮市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副主任吳燕斌說,在今年的9月“綠寶碳匯交易”在
景德鎮市推出以來,節約糧食已經成為備受大伙兒青睞的綠色生活情景。
早就在多年前,
景德鎮市機關事務管理核心就在全市范圍內實行節約糧食,但方法僅限主題教育和考核監督,無法將反食品浪費工作中在全區公共部門全部機關人員中一以貫之。
景德鎮市發展中心飯堂餐館責任人張瑋給記者算了吧筆“節省賬”:市區集中辦公區兩大飯堂每日用餐總數約3000人,以往節約用餐的有效措施是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服務項目,或者在飯堂餐具回收處提升監控系統、分配專門督查員,雖然有一定成果,但節約用餐收效甚微;自打在今年的9月推行“光盤打卡”至今,飯堂稻米使用量每個月同比下降10%,餐廚垃圾數量減少15%。
景德鎮市機關事務管理核心統計分析,自“綠寶碳匯交易”推出以來,我市注冊量達3萬余,參加“光盤打卡”4.2萬次數,積淀“綠幣”近320萬只,推動碳中和量達35.7噸。
“一枚小小‘綠幣’,已經協助黨群干群培養節約糧食的自行主動,我希望為此產生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吳燕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