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站在洪湖市燕窩鎮姚湖村329省道上,放眼望去,白色的蔬菜大棚一棟連著一棟,整齊劃一,集中連片的規模令人驚嘆,“姚湖萬畝蔬菜基地”八個大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這是小有名氣的“蔬菜之鄉”——洪湖市燕窩鎮姚湖村。這里是曾經的貧困村,在黨和政府的引領下,做大做強特色蔬菜產業文章,闖出了“武漢重要菜籃子”“湖北省最大反季節大棚蔬菜基地”美名,也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目前,姚湖村反季節大棚蔬菜基地面積近12000畝,建成鋼架大棚1萬多頂,蔬菜品種20余種,年產值2.6億元,帶動5000余名群眾就業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從“四畝地”出發,以無中生有的勇氣書寫姚湖精神
由于地勢較低,又臨長江,曾經的姚湖村水利任務、防汛任務、經濟任務都極重,“一年有2到3個月都在防汛,發展生產極為困難。不少村民不得不外出謀發展,人口由最高峰的11000余人,減到5000余人。”姚湖村書記魯西方說道。
改變,從四畝地、四個大棚開始。1998年,在外謀生的村民魯競全,帶著種植大棚蔬菜的技術,回到姚湖村種菜。但當時整個燕窩鎮都無人以蔬菜種植為主業,土壤合適嗎?萬一菜種不好怎么辦?交通不便,賣給誰?虧本了怎么辦?一切都是個未知數。魯競全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埋頭苦干,誓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資金有限,就帶著家人一鋤頭一鋤頭挖地,用一根根竹子,在四畝地上,搭起了四個簡易蔬菜大棚。土壤發硬不肥,就勤翻地施有機肥。交通不便,就挑到村內的野市集擺攤賣。由于是反季節蔬菜,沒想到非常受歡迎,供不應求,這讓魯競全非常欣喜。
很快,姚湖蔬菜發展便一發不可收拾。燕窩鎮乃至周邊鄉鎮的菜販子,都到姚湖村來收菜,種出的菜不愁銷路。村民們也嘗試著搭起大棚,種起蔬菜,到2002年,不少在武漢種菜的村民,也陸續返回姚湖村創業,自此,姚湖蔬菜產業不斷壯大。姚湖村大棚蔬菜一般種兩季,甚至三茬,春季種應季菜,冬季種萵苣,采摘季后晾地翻耕,大多數農民幾乎天天扎在棚里,每天早上3點多在地里是常態。
為“一顆菜”發力,以實干為本的作風做強蔬菜文章
姚湖村的蔬菜致富路并非一日之功。蔬菜產業既是富民產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農業、水利、財政、金融以及供電、銀行等多個部門單位。燕窩鎮黨委政府、姚湖村兩委充分發揮領航和紐帶作用,夯實蔬菜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服務引導工作,為做大做強蔬菜產業文章奠定堅實基礎。
“有困難,找干部。”這是姚湖村菜農常說的一句話。2012年,姚湖村6000畝萵苣滯銷,每公斤1.6元下降到0.6元,不少菜農將萵苣砍后漚肥。村干部看到眼里,急在心里,緊急組織團隊前往周邊城市尋找銷路,聯系蔬菜加工廠收購,邀請北京等地商販到燕窩鎮,希望能夠幫助菜農渡過危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蔬菜面臨運輸困境,燕窩鎮政府緊急申請綠色運輸通道,打通上下渠道,既為武漢蔬菜市場供應姚湖力量,也幫助菜農解決了銷售問題。歷年來,無論是燕窩鎮還是姚湖村,干部們持續接力,一代代堅持,扎實做好村民的“店小二”。
村民荷包鼓了,但村集體經濟收入卻不容樂觀。2019年,姚湖村兩委干部經過研究,由村兩委領辦,投資130萬元,成立硒鴻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吸收了43戶農戶就業,村集體每年分紅6萬元,以“黨支部+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走出了一條富民興村的新路子。
做好技術服務與支持,也是村兩委的責任。自2013年華中農業大學定點幫扶姚湖村后,兩地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系,除定期派送農戶到華農學習培訓外,遇到緊急情況,邀請專家教授到姚湖村田間地頭指導技術。在專家的指導下,姚湖村大力推廣蔬菜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節水灌溉技術,并積極引進新品種。
走在姚湖萬畝蔬菜基地內,向遠處延伸的水泥生產路縱橫交錯,一條條溝渠交織,大棚里整齊地安裝著自動灌溉系統、防蟲網、智能驅鳥器等。近年來,燕窩鎮黨委為“一顆菜”發力,強化政策扶持、配套啟動資金、實行項目傾斜,整合水利、供電、金融等多個部門,著力降低蔬菜基地用電、運輸、灌溉等成本,夯實產業發展“硬支撐”。
2019年,燕窩鎮成功爭取洪湖市亞行農業綜合開發長江綠色生態廊道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重點建設新建田間道路、疏浚溝渠、溝渠生態護坡、拆除重建機耕橋、新建涵管和泵站、安裝太陽能殺蟲燈等工程,以姚湖村為中心,受益人口1萬人,將一條條生產路變為增收路,將希望播種在千里沃野。
為“錢袋子”奔走,以靈活多變的模式讓土地生金
姚湖蔬菜產業發展模式屬于典型的“千家萬戶”型,農戶參與度非常高,每家每戶種植5到60畝不等,品種多樣,自己打理,通過合作社抱團銷售。在這種模式下,農戶自己掌握核心技術,能帶動拓寬銷路,以靈活多變的特性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
早上8點,村兩委干部劉顯德創辦的代銷點前,人聲鼎沸、熱鬧非凡,8、9輛貨車一字排開,車門大開整裝待發,開著三輪車送貨的村民絡繹不絕,運貨、稱重、計賬、入車……忙碌而有序。據劉顯德介紹,在采摘季,5噸的貨車,他的代銷點每天能裝滿至少10輛,“我們的蔬菜質量好,菜商很信任我們,村民也不用擔心銷路問題。”此時一位來自咸寧的菜商笑道“我一年365天,270天都在姚湖運菜。”
像這樣的代收點,姚湖村有10個,每天應收蔬菜30萬斤以上,冬天的萵苣,菜商直接到地里一棚一棚收。通過條條大路,將新鮮蔬菜運送至武漢、荊州城區、咸寧、仙桃、岳陽等數十個城市,端上了千家萬戶的飯桌。
燕窩鎮的區位優勢明顯,位于環武漢一小時經濟圈,臨近燕窩、新灘兩個高速口,40分鐘直達武漢白沙洲、咸寧、仙桃等地,為蔬菜貿易提供了優越的交通條件。為了提高蔬菜附加值、增加抗風險能力,姚湖村逐步探索精細化的商業模式,目前,劉顯德正積極推進優質蔬菜進商超,與武漢中百超市合作,日供貨1萬斤。
亮“小幸福”之光,以產業發展為圓心拓寬幸福半徑
產業興則鄉村興,姚湖村以蔬菜產業發展為圓心,不斷拓寬生活的“幸福半徑”,從曾經的貧困村,到如今的致富帶頭村,村民們信心足了,笑容多了,精神面貌更足了,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干”,持續吹響鄉村振興“集結號”。
26年,時序更替,從四畝地到萬畝基地,從拎著蔬菜上街賣,到菜販子來按棚收,從曾經的貧困村,到如今的特色產業村,從“小蔬菜”奔向“大產業”。這是姚湖村民用雙手書寫出來的致富神話,是燕窩鎮黨委政府、姚湖村黨總支,一代又一代人對蔬菜產業的責任使命。踔厲奮發啟新程,乘勢而上開新局,未來,燕窩鎮姚湖村蔬菜的故事,還有很長的文章要寫。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