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當天,數百名村民早早將家里的犁彎、耙板、拌桶、糞桶、糞擋、鋤把、扁擔等木農具和曬席、籮、筐、撮箕等竹農具擺放在巴洞鎮前進村草壩場四周的村道上。“擺放農具的位置很重要,附近茨達鎮、昌州街道遠一點的村民,更是在前一天下午便來把最佳的位置占據了。”前進村五社的村民陳琦說,人流量大的地方,農具更容易交易。
正月十五趕草壩場,德昌縣這一獨特的農耕民俗,吸引著四方賓客前來體驗打卡,聚集在草壩場上感受“以物換物”的商貿交易和文化魅力。在草壩場,至今仍舊保留著罕見的“以物換物”這一傳統農耕民俗。
趕集這天,村民可以用自家的農具、家禽、糧食等,去換取另外價值相等的物品。比如,可以用一個背篼,跟別人換取幾根鋤把,或者用一把竹刷把,換來一碗涼粉。
“現在還有這種‘以物換物’購物方法,給人一種回歸傳統的感覺,雙方自行協商,只要覺得價格公平合理,就可以交換。”慕名而來的西昌張先生對這次趕集體驗點贊,草壩場這種獨特的農耕民俗文化很有特色,村民們在集市上出售的自養的土雞鴨、山上采摘的中草藥、各種特色小吃和時令蔬菜、水果等,在滿足游客需要的同時,對德昌也是一種很好的對外宣傳。
德昌縣原文化館老館長、已進古稀之年的左文孝老文化人介紹,過去,德昌本地人趕草壩場的習俗源于位于巴洞鎮前進村境內的魚洞寺前有一座字庫塔為清光緒十年(1884)所建,至今保存完好,而歌頌該寺的“魚洞安禪”被列為邛都十景之一。每年正月十五要舉辦大型廟會,前往魚洞寺進香、拜謁字庫的人很多,又恰逢農民備耕置辦農具的季節,于是廟會逐漸形成期市,即“草壩市”,也稱“草壩場”。
“農耕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在歷史中,也體現在現實中。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發展,農耕文化也在不斷地更新和創新,與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影響,共同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繁榮。”德昌縣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說。
下一步,德昌縣在保護、發揚和傳承好草壩場這一傳統“農耕文化旅游節”的同時,還將深入挖掘農耕文化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為德昌縣建設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城鄉新畫卷添墨加彩,為打造“業興民富、生態宜居、陽光康養鳳凰城”作出新的文化貢獻。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