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整個基地占地面積50多畝,其中這兩棟養牛樓房占地4500多平方米,去年開始投入使用,目前啟用第二層,共養殖肉牛400多頭,下步四層全部啟用可養殖1700頭牛。”基地負責人覃祿榮說,現在從飼料的加工制作、配方調配到投料喂食和牛糞處理、消毒等環節都實現全機械化、自動化。
近年來,桂平市向新圖強,創新養殖模式,優化生產流程,強化科技支撐,應用數智化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肉牛產業向節能環保、高效高質發展。數智化的轉型升級有效催生肉牛產業新效能。
創新養殖模式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同是一畝地,立體樓層模式養殖的數量是傳統圈養模式的三倍,樓房養殖模式不僅可以節約用地,還節省人工,產值也隨之翻倍。”覃祿榮說。
發展肉牛養殖產業,突破產業用地瓶頸是關鍵。近年來,桂平市積極探索肉牛養殖新模式,通過向上要空間,節約用地、節省人工、提高效益。2023年以來,該市共投入資金1300萬元改造提升肉牛養殖設施。目前,已有4家企業使用樓房立體式養牛,建設立體式牛欄面積3.49萬平方米。
在創新應用樓房立體式養牛的同時,為了實現提質增效、提高肉牛的存活率,該市不少企業在樓層、牛欄里使用空調、水風冷機等降溫、恒溫設備,確保肉牛、牛犢在舒適的環境里生長。
“肉牛一般是在25度左右的氣溫下正常進食。我們去年引進18臺蒸發式水冷風機,把牛欄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如果沒有降溫系統,像現在氣溫超過32度的天氣,肉牛會發生‘熱應激癥狀’,只進食、不增重,養牛成本就高很多。”覃祿榮說。
在桂平市木圭鎮廣西盈佰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100多平方米的空調“月子中心”,67頭母牛在安然舒服地“坐月子”,牛犢子快樂地在母牛身邊玩耍。公司負責人周軍介紹,這個1000多平方米的育牛室共安裝了4臺10匹大型空調,牛仔的存活率從使用空調前的65%提高到現在的85%。
樓房養牛,牛住空調房,已成為該市近年肉牛養殖的一種新模式。
應用數字科技 催生新質生產力
近日,在綠霸肉牛產業示范區新建面積約70平方米的糞污處理實驗室,筆者沒有聞到一絲異味。“這是因為小黑蟲正在牛糞上努力工作。”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廣西水產畜牧業協會副會長黃劍黎揭示了“玄機”:這種小黑蟲叫黑水虻,屬水虻科昆蟲,其幼蟲以糞污和腐爛物為食,在處理牛糞污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成蟲能作為蛋白飼料用于禽類飼養,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來源。
在基地“科創樓”的展示廳,覃祿榮熟練地打開電腦監控系統,通過電子大屏幕實時查看各樓層肉牛的進食、生活、健康狀況。覃祿榮介紹,他們公司去年開始與深圳市中恒國科信息技術公司合作,成為桂平市首個引進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的養牛企業,利用大數據實現肉牛養殖智能化數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通過數智化平臺,在手機就可以查看每頭牛的生長、健康、增重等情況,還有全國各地的肉牛交易信息,以及屠宰加工、溯源管理等平臺服務。”覃祿榮說。
數智化的融入為桂平市養牛產業注入新動力,也培育出一批像覃祿榮這樣熟練應用掌握數智化、科技化的新農人。
品種育新 提升肉牛“含金量”
“本地黃牛骨架小,一頭牛的體重有350—500公斤,屠宰出肉率只有40%,養殖戶收入低。”桂平市農業農村局畜牧與飼料股股長陳奮介紹,2003年該市開始推廣肉牛品種改良以來,已累計新增優質雜交犢牛24萬頭,目前肉牛品種主要以利木贊、西門塔爾雜交牛為主,每頭牛重量700—900公斤,屠宰出肉率約50%,大幅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
2022年和2023年,該市組織實施優質種牛引進項目,累計獲得自治區扶持資金3039.2萬元,連續兩年成為自治區“雜交母牛(含母水牛)擴群增量”項目試點縣(市)。
樓房養牛,通過向上要空間,節約土地資源成本,同時提高肉牛產能。黑水虻不僅解決糞便污染,還成為產業新的附加經濟價值。實施品種改良,促進了畜牧業轉型和效益提升……各種“高科技”上場,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高效集約式養殖模式,已成為桂平市發展現代設施畜牧業的關鍵一招。
2023年,桂平市肉牛存欄13.01萬頭,出欄7.8萬頭,牛產業綜合產值超13.3億元。存欄50頭以上的牛場從2016年的兩家發展到2024年的68家,肉牛養殖專業戶2000多戶。今年第一季度該市肉牛存欄12.53萬頭,各項指標居于廣西前列。“牛”勁十足產業興,牛產業已成為桂平市的支柱產業之一,成為助力鄉村振興、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力量。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