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近年來,翻開水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畫卷,起筆不凡,落筆精彩。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農業產業遍地開花、旅游品牌更加響亮、民生事業全面進步……近年來,水城區深化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統籌好鄉村全面振興,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大改善和產業大招商,立足水城實際、發揮比較優勢、推進“富礦精開”、嚴控安全風險、保持社會穩定、增進民生福祉,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推動全區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奏響奮進的昂揚樂章,煥發出高質量發展的嶄新活力。
◆精準施策 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雙元鋁業技改和擴能項目即將建成投產,不僅可年產電解鋁30萬噸,實現年產值60億元,年利稅約5億元,每年還能消耗原煤187萬噸、用電42億度,推動鋁產業鏈產值規模突破300億元。
水城區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正抓緊推進施工進度。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焦炭200萬噸、焦油8.7萬噸、粗苯2.6萬噸、硫酸2.9萬噸、天然氣1.86億方、發電量83億千瓦時,預計年產值75億元。
水城區煤炭儲備中心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實現靜態儲煤能力120萬噸,動態儲配能力達到500萬噸,在提升區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時,也能優化本地區煤炭產業布局、完善煤炭產業配套服務功能。
水城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已通過項目核準進入施工階段,將在貴州電力系統中承擔調峰、填谷、蓄能、調頻、調相、緊急事故備用等任務,并預計每年為地方納稅1億元至1.5億元,帶動就業5000人。同時,與風、光、水、火等新能源形成一體發展、多能互補,為能源保供注入新活力。
項目建設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強引擎”。近年來,水城區始終堅持“發展為要、項目為王”的理念,堅定立足于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按照“依托煤、發展電、穩定材、升級鋁、壯大錳、培育石”的思路,深入推進“富礦精開”,堅決大抓工業大興工業大干工業,安全高效釋放煤炭產能,全力推動電力清潔高效發展,推動鋁產業鏈向集群化發展、高端化延伸,深入挖掘原材料工業潛力,加強園區配套服務保障,大力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和政策引商,一批批優質資本和優秀企業前來落戶,一個個工業項目落地開建,工業發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喜人態勢。
僅2023年,全區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4戶,完成工業增加值187.93億元,同比增長2.4%。
◆因地制宜 農業發展迸發“強動能”
眼下,正是獼猴桃夏季管護的關鍵時刻。走進水城區猴場鄉漫山遍野的獼猴桃果園,茂盛蔥蘢的葉片下,一串串獼猴桃綴滿枝頭,微風吹拂下,累累碩果隨風搖曳,煞是喜人。果農們在果園里來回穿梭,正忙著給獼猴桃疏果、剪枝、澆水,臉上透露出期待豐收的喜悅。
產業是經濟之本、發展之基。近年來,水城區緊緊圍繞戰略部署,深入貫徹落實“三農”工作各項決策部署,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堅持“中國涼都·康養水城”的發展定位和“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發展道路,不斷促進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
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狠抓糧食生產。2023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7.16萬畝,完成糧食產量16.09萬噸,完成大豆種植10.55萬畝。糧油實現豐產豐收的同時,不斷筑牢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
聚焦“涼都三寶”打造,狠抓特色產業。截至2023年,發展獼猴桃種植11.2萬畝,建成獼猴桃“噸產園”2.1萬畝,全年完成獼猴桃采收1.38萬噸,產值2.76億元;發展刺梨種植40.3萬畝,建成刺梨“千斤園”5.5萬畝,完成刺梨采收0.81萬噸,產值4879.2萬元;發展茶葉種植8.6萬畝,建成茶葉“萬元田”1.2萬畝,共采摘茶青415.77噸,生產干茶90.425噸,產值3617萬元;精品水果產量4.75萬噸,產值4.66億元;中藥材種植3萬畝,產量3458.9噸,產值5534.24萬元,不斷帶動周邊群眾收入穩定增長,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聚焦經營主體培育,狠抓農產品加工。2023年,完成生產主體入駐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151家,利用追溯系統開展基地巡查檢查176家次,大力發展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取得綠色食品認證2個。
聚焦生態畜牧業發展,狠抓畜禽產品供應。豬、牛、羊以及各類家禽存出欄量、禽蛋產量、“四肉”產量和生態漁業產量穩步提升。
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村寨寨的面貌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節節攀升。
2023年,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469元,增速7.8%。
◆持續發力 旅游產業煥發“新活力”
激情火把季,清涼水城游。7月13日,2024年海坪彝族火把季系列活動在野玉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拉開序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該景區圍繞“火把節”這一核心,相繼開展非遺表演、“瘋轉”鞭陀表演、篝火狂歡等活動,通過“天天有活動、周周有特色”的方式,吸引廣大游客前來避暑度假。
“水城氣候涼爽舒適、景區景點風景秀麗、民族文化多彩絢麗、人民熱情好客,是避暑度假的不二之選,我想在這里多待一段時間。”當天,參加海坪彝族火把季啟動儀式后,從成都前來避暑的金先生感慨地說。
近年來,水城區緊緊依托“中國涼都”金字招牌,緊扣優質旅游資源,統籌推進旅游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全力打造“中國涼都·康養水城”旅游品牌;推進野玉海度假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野雞坪景區星空花海項目等基礎設施、服務質量、業態升級等全面提升;推出觀音山“時代記憶”三線文化體驗園、以朵森林公園夏爾露營基地、觀音山森林其景露營基地、以朵無動力樂園、又見林居康養酒店、雙水龍池歡樂島、百車河景區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水城之夜·星光夜市等新興旅游業態;推進“滑雪+”發展,推出“滑雪+”“旅游+娛樂+夜游”等業態,推進“溫泉+”發展;推進鄉村旅游品牌創建,成功創建海坪街道俄腳村為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創建坪寨鄉播落村、順場鄉營盤村為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先后到北京、廣東、江蘇、重慶、南京、海南等省市開展旅游宣傳及招商推介活動,讓“康養水城”的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在省外節節攀升;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自媒體平臺廣泛制作發布旅游宣傳訊息,不斷擴大水城旅游“朋友圈”;推出全季旅游、紅色旅游、山地運動、研學旅游、春季賞花等各類旅游精品線路;策劃組織彝族火把節、2023國際高橋跳極限運動邀請賽等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以“節會經濟”打造水城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
………
通過一系列舉措,全區旅游產業層次不斷提升、發展質效明顯提升、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文旅活動豐富多彩,前來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
◆改善民生 人民群眾唱響“幸福歌”
5點起床,6點出門運動,之后回來看書、看報、吃飯、休息,在水城區紅橋街道轄內的六盤水市恒康頤養公館,今年86歲的王桂蘭過著神仙般生活。
“累了,就放點藥材泡個腳!”王桂蘭說,“這些藥材都是免費的,工作人員提前準備,水溫合適,不冷不燙,很貼心,恒康頤養公館真不錯。”
近年來,水城區始終把做好民生實事、抓牢民生保障貫穿于民生領域工作全過程,實施惠民政策、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水平,精準打出民生保障組合拳,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就業創業政策有效落實。2023年,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722人,發放就業創業補貼資金6700余萬元、惠及群眾7.54萬人次;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1.0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8萬人,全區就業率達90.52%。
教育事業發展取得新突破。完成董地小學、發耳中心幼兒園等21所學校改(擴)建工程,完善252所學校周邊交通安全設施,區四幼成功創建省級示范幼兒園,市七中、市八中通過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第一次評估,市二十三中創建為省級二類示范性普通高中;高海拔農村學校冬季供暖試點取得成功,老鷹山中學勞動教育入選全國基礎教育優秀案例,阿戛亮巖小學科研項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省級特等獎,水城被認定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醫療服務水平得到新提升。市中醫醫院新院區全面開診,區人民醫院通過二級甲等綜合醫院復審,建成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完成陡箐、石龍、以朵3個衛生院(服務中心)提升改造,建成龍場縣域醫療次中心,龍場衛生院創建為省級示范中醫館;全區30個鄉(鎮、街道)已全覆蓋“15分鐘醫保服務圈”便民服務點、189個村(居)已全覆蓋醫保便民服務室。
社會服務保障更加有力。完成玉舍區域中心敬老院、老鷹山中坡社區嵌入式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紅橋魚塘社區養老服務站等19個養老服務設施提質改造,米籮、營盤2個區域中心敬老院被評定為省級示范養老機構,雙水街道黃家橋社區入選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潮涌千帆競,奮楫正當時。踏著新征程的鼓點,水城區必將以更加豪邁的姿態、更加穩健的步伐,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續寫中國式現代化康養水城實踐新篇章!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