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樂齡學堂是沙縣正著力打造的農村老人 學養 生活圈中的重要一環。
作為小吃之鄉,沙縣年輕人外出做小吃、老人留守在家的現象較為普遍。據統計,截至2024年5月底,沙縣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的20.81%。與城鎮老人相比,農村老人在經濟收入、文娛活動方面更為匱乏。
為應對這一養老困境,近年來,沙縣先行先試,探索 農村幸福院+樂齡學堂+長者食堂 三合一的新型農村養老服務模式。去年底,這一服務模式被省發改委、民政廳評為優秀養老改革創新案例。
管前村農村幸福院每日開放,為村里老人提供聚在一起看電視、下棋、打乒乓球等活動的設施和空間。幸福院一樓的長者食堂解決老人每天的午飯問題,用餐大廳通風透亮,廚房干凈衛生, 四菜一湯 營養均衡。樂齡學堂每周五開課,有唱歌、跳舞、寫字、畫畫、手工等 農村也有了 老年大學 。
樂阿金的3個兒子在外工作。她每天吃過早飯就去幸福院,坐坐、轉轉、玩玩、談談。除了寫字,她還在樂齡學堂學唱歌,知道自己這個年紀 什么敢吃,什么不敢吃 ,有些課程雖然 學了但沒記住 ,但 圖大家在一起學習的氛圍 。年紀小一些的老人學會了跳舞、打鼓,組建起村里的腰鼓隊、大鼓隊、扇子舞隊等,逢年過節到鎮里、縣里演出、比賽。
學養結合 服務為農村老人提供了生活便利、豐富了精神世界,其順利運行靠的是政府、村集體、社會的合力 兜底 。
據了解,沙縣區民政局、農業農村局對新開辦的樂齡學堂給予一次性獎補2萬元,每年對農村幸福院、樂齡學堂的運營給予5000~8000元的經費補助,長者食堂按3元/人次予以餐補。沙縣區教育局開放大學對鄉村樂齡學堂教師給予每人次50~80元(含下鄉交通費)課酬補貼,鄉鎮、街道財政也給予一定經費支持,村里則負責解決水電費,并拿出部分村集體收入作補貼。
做好村里的 學養結合 服務,需要錢,更需要愛和責任。 管前村黨支部書記樂積堅說。
管前村長者食堂門前貼著一張捐款明細,1000元、500元、200元 村民和掛鉤企業的捐款是支撐食堂運營的重要力量。在食堂做飯的湯美英每天負責20多人的午餐, 變著花樣做,大家都愛吃 。她一個月只拿700元工資, 跟市場價沒得比 。作為村里的原婦女主任,她對村集體的事務一向熱心, 不計較這些 。負責采買的張承德每月工資300元, 想盡辦法花小錢辦大事,讓這些老哥哥、老姐姐吃好 。他今年74歲,是村里的老人會會長,樂積堅把村里老年人相關的事交給他, 都辦得讓人放心 。
樂齡學堂的師資隊伍通過 專兼職結合、志愿者輔助、社會力量參與 的方式聚集起來。 這些老師都是有一技之長的退休干部、兼職或退休教師,以及有才藝的社會愛心人士等,拿著幾十元的課時費往我們山村里跑,一上課就是大半天。他們是做公益、做志愿服務,我們心里感激。每次老師們來,大家都非常熱情。每學期結課時,老人們還不舍得。 樂積堅說,老師教得盡心,老人互相提醒著要按時來上課。原本容納30多人的教室坐不下,可容納60余人上課的村部會議室成了樂齡學堂的臨時教室。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