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陽縣坐落
江西省東北部,是
江西省面積第二大縣、人員最多縣,因鄱陽湖而揚名,素有“千湖之城”、“魚米之鄉”、“富饒之州”等美譽。可是,長時間 以來,鄱陽縣經濟展開落后,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財務窮縣,是國家扶貧開發作業要點縣。2012年以來,為改變貧困落后的相貌,鄱陽縣以建造鄱陽湖國家濕地 公園為關鍵,將旅行與扶貧開發有機結 合起來,充分發揮旅行的股動力,以農漁林為根底,以旅行工業為抓手,以景區村莊為演示,環繞“扶貧—脫貧—致富”作業方針,采納政府引導、商場主導、以點 帶軸、以軸帶面的穩步引薦方法,施行定點、定向、定位的旅行扶貧方案,開啟了旅行扶貧股動城市和村莊展開的新模式。通過五年的實習探究,鄱陽縣無論在旅行 業上仍是在扶貧作業方面成績斐然,并且完成了百姓在旅行扶貧開發過程中的全部參與,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一是方案先行,科學方案旅行扶貧展開框架。為將旅行扶貧推上科學展開之路,
江西省委、省政府對鄱陽旅行扶貧方案和施行給予方針的支持和技術上的 指導,省旅行局聯系鄱陽縣資本優勢和工業特征制定了 《
江西省旅行局對于定點扶貧鄱陽縣幫扶方案(2012—2015年)》和《
江西省旅行局對于2013年定點扶貧鄱陽縣幫扶方案》,積極探究鄱陽旅行扶貧開 發新模式,完成旅行與扶貧共同展開,并提出了創造“一個環”、扶貧“兩條線”、股動“多個點”的開始設想。鄱陽縣修編的《鄱陽縣旅職業展開整體方案》,強 化了旅行扶貧功用,方案了“一山、一湖、一城”鄱陽旅行系統,清晰了以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為龍頭,股動全縣以旅行扶貧展開。在《鄱陽湖旅行整體策劃》中, 以環湖十二寨項目為引擎,在鄱陽環湖城鎮,展開參觀休閑、村莊體會等旅職業態,推動旅行扶貧。一起制定了旅行扶貧“個十百千萬”的首要方針,即樹立1家規 模化、特征化村莊旅行運營
公司;創造10個鄱陽湖旅行扶貧演示新村;扶持100家旅行商品開發
公司、專業協作經濟組織、農業工業科技園等;展開1000家 農(漁)家樂;股動10000戶貧困農戶脫貧致富。優先要點創造團林鄉蛇山村為旅行扶貧演示村,編制《鄱陽縣團林鄉蛇山村旅行扶貧方案》,采納要點突破、 由點帶面,穩步推動方法,處理鄱陽無旅行扶貧經歷疑問,使旅行扶貧走上科學展開之路。
二是做大做強景區。濕地公園景區建造一直是旅行扶貧的“龍頭”,通過“外拓內延”的展開思路,即由內湖向外湖拓寬,景區向城區延伸,來做大做強 景區,增強旅行扶貧的股動力。據不完全統計,2008—2014年,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總出資約為3.2億元,其中2015年主景區全年招待游客365 萬人次,同比增加37.2%,門票收入同比增加36.9%。濕地公園直接股動農民、漁民“洗腳上岸”有1.2萬人,他們成為濕地公園項目的修建工、游船駕 駛工、鳥禽養殖工、園林保潔工等。一起鄱陽旅行工業格式已開始構成,“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從散小弱差到不斷老練強壯。在濕地公園未建造之前, 全縣尚無一家農家樂、旅行商品生產
公司,僅有2家旅行社、28家賓館,且招待條件差、服務水平低。跟著濕地公園股動的旅職業繁榮興起,現在全縣有農家樂 40余家,旅行商品生產
公司32家,旅行社12家,僅縣城就有各類高端酒店、經濟賓館等52家,具有床位2948張,旅行直接從業人員7萬余人。
三是用好扶貧資金。扶貧資金是旅行扶貧的血液,保證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保證發揮“四兩撥千斤”股動效益。在扶貧資金的使用上做到“三個傾 斜”:首先是向根底設施歪斜。先后投入2億余元,建造天鵝大路、鄱蓮公路、福蓮線蓮花山段以及團林蛇山四條旅行公路項目,在省領導的關懷下,爭奪1000 萬元資金,建造高標準的高空觀湖渠道,省旅發委出資30萬元建造蛇山生態碼頭,這些根底設施的建造進一步提升了景區景點的通達性和豐富性,一起也給沿途鄉 鎮村鋪上了“致富路”。二是向特征工業歪斜。在環湖十二寨的項目中,先行啟動了三個演示村的創造作業。團林蛇山村依托毗連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交通便當的 區位優勢和撒播的民間傳統湖鮮烹飪技藝,以美食為主題,依照“一屋一品,分工聯接”的方法,通過培養漁家酒店、展開農家客棧、歸集美食商品、建造配套工 程,創造鄱陽湖美食體會演示村;白沙洲湖趙家村則依托該島的本地風情和異域特征,創造具有浪漫、奧秘、夢境特征的鄱陽湖休閑休假演示村;珠湖周家村依托鄉 村文化氣息濃郁、民間戲曲根底深沉的優勢,創造集戲曲扮演、傳統捕魚互動、特征漁俗文化展現于一體的鄱陽湖文化體會演示村。3個旅行扶貧演示村優勢互補、 特征互動、客源共享、抱團展開,充分發揮了“以點帶面”的演示效應。三是向拓寬商場上歪斜。省旅發委接連三年投入800余萬元,將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形 象
廣告送上了北京、臺北、
上海等地的公交站臺、公交車身上和推廣活動上。繼續、高強度 的
廣告投入也給濕地公園帶來了接連多年的30%以上的游客量的遞加。一起通過與各大高校樹立戰略協作關系,展開了高校學子“神游鄱陽湖,扶貧獻愛心”活 動,萬名高校學子參加了舉動。這次活動借助高校學子強壯的公益號召力、商場影響力和媒體傳達力,強勢拓寬了鄱陽湖旅行商場,有力倡議了鄱陽湖生態資本維護 理念,有用推廣了“游鄱湖、獻愛心”舉動,完成了旅行工業與扶貧作業的雙贏。為了穩固活動成效,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還將活動發生的門票收益作為鄱陽旅行扶 貧專項資金,專門用以旅行扶貧演示村建造,進一步助力旅行扶貧。
四是多措并重,推動旅行扶貧作業互動展開。一是鄱陽縣把旅行扶貧開發作業與展開
現代農業聯系起來,大力展開生態農業、休閑農業、景象農業、體會 農業,扎實推動工業扶貧。比方把生態建造與工業建造、村莊經濟結構改進、生態旅行展開聯系起來,大力展開林業經濟,建造 “綠色銀行”,推動泡桐、楊樹工業展開,推動農業工業化扶貧工程。二是加強旅行職業辦理與服務,鼓舞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旅行扶貧。建立鄱陽旅行協會,吸納全 縣近百家涉旅
公司,強化職業自律,積極推動職業創評達標活動,加強了職業從業人員培訓,約請省局領導為全縣旅行職業人員進行旅行法、星級酒店辦理等事務培 訓,有力提升了旅行服務水平。三是展開社會推廣聚焦鄱陽旅行。通過一年一度的“鄱陽湖世界濕地旅行文化節”,盡力構成節慶活動的強壯推廣效益,吸引全球各 地的游客來鄱陽湖。
通過幾年的盡力,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先后榮獲
江西省先進旅行景區、
江西省十大新旅行景區稱謂、國家4A級景區稱謂、全球生命湖泊最佳實習獎、全 省旅行標準化演示單位、國家生態旅行演示區。鄱陽縣也榮膺“漂亮我國十佳旅行縣”。國家旅行局頒發鄱陽縣 “我國村莊旅行致富帶頭人”20人、“我國村莊旅行榜樣村”2家、“我國村莊旅行榜樣戶”2家、“我國村莊旅行金牌農家樂”5家,數量居
上饒市前列。鄱陽 湖國家濕地公園被國家旅行局和國家環保總局頒發“國家生態旅行演示區”稱謂,被
江西省旅發委頒發 “
江西省旅行標準化演示單位”,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國家要點建造濕地公園”。鴉鵲湖鄉成功申報
江西省級濕地公園(試點),進一步夯實了鄱陽縣創造鄱陽湖旅 游門戶的堅實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