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墻體廣告 本年是施行“十二五”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武漢市向經濟總量“萬億倍增”方針跨進的局面之年。昨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阮成發掌管舉行專題會議,研究全市本年和“十三五”新項目計劃,為我市將來繼續健康開展策劃新支撐。
搶抓機緣,應對應戰,武漢這些年走過了一條不普通的開展路途,“十二五”成為我市經濟社會開展最好的歷史期間之一。行將到來的“十三五”,是我市建造國家基地城市的關鍵期間,當下,站高望遠、因勢謀事至關重要。
“思想走不遠,我們的開展肯定走不遠。”阮成發在會上作開場白,鼓舞與會者不拘形式各抒己見、不局限于既有項目根底斗膽考慮。他著重,科學策劃全市“十三五”開展,有必要從全球、國家和武漢自身這三個層面全部考慮,即有必要立足于科技革新帶來全球范圍內的深入革新、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這兩大布景,環繞我市經濟總量“萬億倍增”這一方針,考慮如何在新一輪開展中完成武漢經濟“量”與“質”的同步倍增。
依照這一需求,與會市直部分、開發區、開展戰略研究組織等12家單位負責人分別從工業、城市建造、生態環境、社會作業等方面,暢談開展思路,策劃要點項目,進行了熱切評論。
仔細聽取并吸納大家的建言,阮成發提出我市“十三五”開展的總體方針:立異驅動開展走在全國前列,基本構成國家基地城市功用結構系統,城市面貌和品質再上新臺階,首先全部建成小康社會,歸納經濟實力進入全國副省級城市前三位,穩固提高在全國城市“榜首方陣”的地位,為建造國家基地城市、復興大武漢奠定堅實根底。
環繞上述方針,阮成發勾勒我市新一輪開展的基本思路:要愈加注重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新和工業革新,愈加注重經濟開展新常態下武漢面對的新機緣、新應戰,愈加注重國家“三大戰略”布景下的城市開展新空間、新功用,緊緊環繞國家立異基地、國家領先制造業基地、國家商貿物流基地等“三個基地”建造,以建造國家立異型城市為引領,以新式工業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為要點,依照世界領先、國內一流的規范,策劃大項目,規劃大工業,拓寬大空間,構建大格式。
方針既定,思路已明,加速經濟開展、夯實城市功用這兩方面要點作業將齊頭并進。阮成發著重,要把立異作為貫穿全市經濟開展的主線,把立異驅動作為引領、龍頭和最強有力的推進器。要深度策劃,大力打造進入國家中心工業的重大項目,包含光電子信息、生物健康、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等工業;要活躍參與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等國家戰略的建造;要盡力建造全國性出產要素交易市場。關于城市功用方面,阮成發需求,緊扣建成全國中部基地的方針定位,進一步穩固和提高武漢的城市承載力、輻射力、影響力。要以建造國家中部分戶機場為重中之重,大力提高鐵水公空等歸納交通樞紐功用,更好地滿意武漢參與“絲綢之路”建造的需求;要讓城市生態大幅提高、交通明顯改善、城市特征愈加明顯;“1+6”城市開展格式要在這一期間基本構成。
宏偉藍圖成為實際,需求活躍作為。會議斷定,市委市政府將建立立異作業委員會、出資作業委員會兩大議事組織,分別由市委書記和市長擔任組長,堅持每月調度,把立異作為推進全市經濟開展的牛鼻子,以更大力度招商引資,強力推進各項作業,推進武漢在“十三五”期間繼續健康開展。
市領導賈耀斌、馮記春、龍正才、胡立山、邵為民、張光清,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李忠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