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墻體廣告 刻紙龍燈,是龍巖市長汀縣童坊鎮彭坊村傳承200多年的風俗,早已聞名遐邇。殊不知,長汀縣館前鎮,有一門叫做“繪紙龍燈”的風俗。在駐村干部的 幫扶下,這門原本在每年元宵節才能得見的新春風俗,將于本年正月初五至初七初次重現。
和刻紙龍燈考究的南邊刻紙手工不一樣,這繪紙龍燈,檢測著手工人的繪畫功力。
昨日一大早,本年77歲的繪紙龍燈傳承人馬世光,帶上事先準備好的竹篾、竹竿、鋼絲、鉗子等東西,來到長汀縣館前鎮南材村的馬屋祠堂里,和馬萬張等白叟一同在現場發揮自己扎制龍燈的絕活,得到圍觀鄉民共同欣賞。
瞧,馬世光無需構思,無需圖紙,無需模型,先主柱再支架,先外圈再內繞,先上吊再下垂,一招一式無不顯現出其精深的龍燈制造技藝。
南材村繪紙龍燈由龍頭、龍尾、龍身三有些構成,整條龍的骨架都是用細長的竹篾扎成。其間,龍頭、龍尾的外表多選用扎、剪、貼、裱的技術,而龍身外表則選用了“繪紙”的制造技術。
鄉民們在彩紙上繪出各式各樣的圖畫,裝裱在燈籠上,最終將燈籠固定在客家人做土坯房的長條屋角子木板上,即構成一節龍身。
燈籠的制造也非常精巧,風格共同、內容豐富,表達主題有——《生肖報喜》、《計劃生育好》、《春滿人間》、《安居樂業》、《龍鳳呈祥》、《福祿壽喜》等,表現了客家人請求美好、安定、吉祥的愿望。
正月初五至初七,在南材村部廣場將舉辦文化遺產傳承維護成果展現活動。屆時,鄉民們將每家每戶的紙制龍身連接起來,在暮色中搖動長龍宏偉的身姿。鄉民們愉快的吶喊聲與鼓樂鞭炮聲聚集在一同,稠密的地方色彩勾畫出一幅民間鬧新春的喜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