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呼倫貝爾市毗鄰俄蒙,邊境線長一千七百多公里,占全區邊境線總長的百分之四十多,是祖國北疆重要的安全穩定屏障。近年來,呼倫貝爾市按照自治區黨委“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要求,緊緊圍繞“促發展、構和諧、固邊防”這一主線,不斷加強思想、組織、文化三項建設,在祖國北疆一千七百多公里邊境線上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為實現呼倫貝爾美麗發展、科學崛起、共享繁榮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廣告業內人士了解到呼倫貝爾市從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人手,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教育模式,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加強國防安全教育。著力打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滿洲里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線遺址等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基地,切實增強廣大黨員干部“國家、國土、國防、國民”意識。積極組織邊境地區黨員干部開展“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紅色電影周”等主題黨日活動,切實為愛邊戍邊提供思想保障。發揮滿洲里邊檢站監護二中隊、國門、中共六大展覽館等紅色陣地作用,進一步加強對邊檢官兵和邊疆黨員群眾文化引領和黨性教育。目前,每年在紅色教育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黨員群眾達六百多萬人次。在牧區深人開展“北疆紅色堡壘戶”創建活動,使草原深處每座蒙古包都是一座邊防哨所,每位牧民都是一位哨兵,每個紅色堡壘戶都是草原上一面高高飄揚的黨旗。
打造黨性教育基地,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呼倫貝爾市把黨性教育貫穿“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全過程,深人開展“萬名干部轉作風提素質教育培訓”活動,通過建立域外黨性教育培訓基地、市內黨性教育示范基地,積極推進黨性教育常態化。打造實踐教育基地,加強民族團結教育。深人持久地開展中央關于新時期邊疆民族地區工作指導思想和方針政策的教育,廣泛開展“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教育,有效增強廣大黨員干部開展反分裂斗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堅定性。建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蒙語譯制基地,切實發揮草原流動黨校作用,較好地解決了邊疆民族地區基層黨建中存在的集中培訓難、語言溝通難、信息交流難等問題。在牧區,號召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帶頭學習使用民族語言文字,推廣普及雙語知識,努力把牧區的黨員干部都培養成為雙語人才,并用兩種語言將黨的聲音傳播到居住分散的蒙古包和“敖特爾”,使各族群眾及時接受黨的教育,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促進了民族團結。
呼倫貝爾市把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與“基層組織建設年”、鞏固創先爭優成果、“基層黨組織固本工程”、“下基層辦實事轉作風”等活動緊密結合,建立健全地企軍警民共建機制,不斷提高創建水平。
建立健全組織領導聯抓機制。在推進“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中,呼倫貝爾市積極探索邊疆地區“地企軍警民”融合式發展之路,實行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軍警部隊、駐地企業等共同參與合作的領導機制。市委定期組織召開議軍工作會議,始終把加強雙擁工作、武裝工作和邊防建設作為保持邊疆穩定,促進地區發展的重要保障,呼倫貝爾市本級連續3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各邊境旗市制定出臺了相關制度,將軍隊、公安邊防、企業黨組織納人警民共建責任體系,成立了地企軍警民黨組織共同參與的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滿洲里市制定出臺了邊防民警進社區制度;市邊防大隊領導兼任市公安局黨委委員,5個邊防派出所負責人和七名優秀民警在所屬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組織中任職并設立警務工作室;陳巴爾虎旗創建“警民共建”黨建特色品牌,率先在全市推行民警兼任村官制度。目前,邊境旗市已有195名民警兼任嘎查村村官,成為維護邊疆繁榮穩定的重要力量。
建立健全組織設置聯建機制。按照黨組織便于發揮作用、黨員便于參加活動的原則,地方、企業、軍警部隊聯合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通過在地企軍警民之間設置聯合黨支部、特色黨支部、支部+協會等形式,著力優化基層黨組織設置,不斷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截止目前,5個邊境旗市共建立聯合黨支部二十多個、特色黨支部十幾個、支部+協會黨組織十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行業有亮點、區域有特色的黨建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組織活動聯創機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公約及制度,通過選派民警村官、黨建村官、大學生村官、科技村官、紀檢村官等“五官”駐村任職活動,不斷充實基層帶頭人隊伍,為基層黨建長廊建設增添了活力。認真總結推廣“五官”民情日記、公開承諾、結對幫扶等活動的做法和經驗,建立健全聯系服務群眾、推動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活動開展以來,累計為黨員群眾辦實事好事一萬五千余件,排查化解社會矛盾五千七百多件。依托草原流動110報警點,加強邊疆警地活動共建聯創,形成了哨兵管“點”、哨所管“線”、派出所管“面”的工作格局。
呼倫貝爾市科學定位先進文化發展理念,將新時期黨的建設理念植根于先進民族文化沃土之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民族文化發展中用先進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增強黨員群眾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
整合優秀民族文化固邊。始終把民族文化的保護與深度挖掘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對呼倫貝爾擁有的民族與歷史文化、草原與森林文化、游牧與狩獵文化等內涵進行深人挖掘、整理。目前,共發掘出一千二百多處遺址遺跡、三十多個民族文化項目列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類五十多人人選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冊。同時,注重民族文化品牌的創建,以“民族風情”和“草原生態”為主題,推出和完善了包括文化旅游產品、十大標志性建筑、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和紅色旅游等工程項目的建設。啟動“十百千”旅游惠民工程,以優秀民族文化提升旅游產業品位。將北疆警營文化融人少數民族文化之中,切實發揮警營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優秀民族文化的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讓更多的人知曉和受益,在推進地方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繁榮和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弘揚民族文化的緊迫感和自覺性。
打造民族文化陣地穩邊。呼倫貝爾市把各種文化載體作為開展黨建工作的陣地,不斷加大財政投人力度,新建鄉鎮(蘇木)文化站一百二十多個、村(嘎查)文化室一千五百多個,新改擴建圖書館四個、文化館五個,在全區率先實現了“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的目標。墻體廣告人士了解到全市共建成各級博物館三十多座,超過世界“博物館城”標準。同時,不斷探索民族文化與黨建工作相融共進機制,把黨組織建立在民族文化產業鏈上,做到凡民族文化產業組織中有三名以上正式黨員的都建立了黨組織,實現黨組織和黨建工作全覆蓋,切實消除黨建工作“空白點”。目前,全市依托文化產業建立黨組織三十多家。充分利用那達慕、瑟賓節等民族傳統文化活動,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優秀民族文化成為基層黨建工作全面發展的助推器,使各族群眾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增強從文化本質認知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科學性和先進性,提高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文化自覺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