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墻體廣告 走進金華市嶺下鎮嶺五村,上至七八十歲的白叟,下至小學生,說起廢物如何分類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嶺五村鄉民朱滿女不僅是廢物分類達人,上了村里的笑臉墻,還熱心腸協助別的鄉民進行分類。
2014年5月,金華市委、市政府以村莊為突破口,展開廢物分類減量的探索試點。農戶為一級層面,學分會腐朽廢物和不會腐朽廢物兩類,投入家門口不一樣的廢物桶內。會爛廢物運往村邊的太陽能堆肥房,不會爛廢物由保潔員依照“可回收廢物、有害廢物、別的廢物”,進行二次分類后再清運出村。保潔員朱鎮熙通知記者,他當保潔員已經5年了,沒想到廢物也能這么吃香,可回收的廢物不必說了,會爛廢物通過陽光房發酵之后都成了大家搶著要的農家肥。
到當前,金華廢物分類的試點已從開始的3個城鎮拓展99個城鎮,家家戶戶門前的一只帶著編號的廢物桶,是當前金華村莊的一道獨特景色。而村莊也康復了山明水秀的漂亮村莊面貌。金華市委副書記陶誠華以為,村莊廢物分類的“綠色革命”實質就是改動農人千年廢物到處亂扔的習氣,讓老百姓自覺保護環境,提高農人本質。體制運轉的終究作用是獲得了一個村莊長效保潔的機制。
通過一年的試點,金華市村莊廢物量同比削減了70%,一年削減的廢物,就可產出有機肥2.8萬噸。不僅可節約3000萬元的化肥購買費,還能夠削減化肥過度運用帶來的土地板結,提升了土地肥力。而全面推行的村莊廢物分類,也將使金華廢物填埋場運用年限延長到10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