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墻體廣告制作 青山綠水與經濟發展二者是否能夠兼得?尤其在西雙版納這樣置身于珍貴熱帶雨林懷抱之中的地方,如何利用好上天恩賜的禮物,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破壞雨林環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林下經濟模式正在西雙版納推崇起來。
據悉,林下經濟是以林地資源和森林生態環境為依托,以林下種植、養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為主要內容的立體復合經營活動。就在三七、 瑪咖等前幾年大熱的中藥材價格紛紛開始跳水后,目前仍鮮有人知的中藥材金線蓮正以林下種植的模式開始走向市場,而另一味中藥材石斛,也成為林下仿野生種植產業大軍中的一員。
金線蓮:每畝收益達1.5-2萬元
眼下雖還是初夏,西雙版納已被濕熱所籠罩,而這里的潮濕也剛好是金線蓮生長環境要素之一。記者近日隨《云系列·品牌故事》采訪組來到勐海縣布朗山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布朗山林)看到,在一大片披著黑色遮蔭網的黃花臘腸林下面正種植著成片的金線蓮。據布朗山林負責人周有能介紹,金線蓮別名金絲蘭、金絲草,其傣名地膽,在傣藥里被稱為藥王。金線蓮主要有清涼解毒,滋陰降火,消炎止痛之功效,對無名腫瘤、發燒、止瀉、蛇傷均有顯著療效,且無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除了布朗山林外,一直致力于做紅木的禮龍木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禮龍木業)也將產業拓展到金線蓮的種植上。關于為何選擇金線蓮來種植,禮龍木業市場推廣總經理劉釗紅表示,除了金線蓮本身的功效外,其種植條件也占很大原因。“金線蓮的種植比較簡單易學,可選擇盆栽種植,也可以選擇大棚種植或是林下種植。控制溫度在20-32度左右,把握好溫度和光照度,金線蓮極易培植,成活率高。此外,金線蓮一年四季可種植,其生長周期為三個月左右,一般一年能生產三個周期,有條件的可以四季循環培育,每月都可以出產品。”
據周有能介紹,就目前的市場價格來說,金線蓮能為種植的農戶帶來每畝1.5-2萬元的收益。“金線蓮苗是0.35元/株,一畝地能種十萬株左右,而一畝地能產出一百公斤左右的鮮貨。鮮貨與干貨的比例是11:1,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一畝地能產出八九公斤左右的干貨。周有能對記者表示,“目前從勐海產地鮮貨價格是500元/公斤,干貨價格是6000元/公斤,一畝地總營收能達到5萬元左右,除去種苗的成本,種植的農戶利潤能達到1.5-2萬元。”
同時,劉釗紅還表示,金線蓮種植的人工成本也并不高。“只需要一到兩個人就可以正常種植,在裝株接種采收時,一般只需三五天,需要雇一兩個零工,其余大部分時間都是日常管理,一個人就足夠了。”
然而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是,目前金線蓮量少知名度小。“現在我們的客戶都是一些來自老撾及省內的散戶,市場做得并不大。禮龍林業總經理趙禮龍甚至表示,“現在昆明中藥材市場金線蓮干貨一公斤都很難找出來。”云南省林科院教授陳芳也感嘆道,“現在很多傣民把金線蓮叫金絲草,因為它在傣族當中有比較大的辨識度,我們有時候都會不得已地叫金絲草,而非學名金線蓮。”
但這些在劉釗紅看來,這僅是金線蓮發展的初級階段,是很正常現象,而未來金線蓮一定有很大的市場前景。“近年來,市場對金線蓮的需求量巨大,但野生金線蓮對生長條件要求嚴格,加之近年自然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野生金線蓮越來越少,在很大程上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如今種植金線蓮有較好的市場前景。”
仿野生石斛:走品牌化道路
據悉,曾在2011年達到1000元/公斤的石斛鮮條如今已經價格大跌,但這并不代表石斛產業已經“失勢”,在西雙版納天源林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源林)與云南潤紫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紫源)看來,眼下正是機會:兩家企業正聯手打造中藥材林下仿野生種植產業,石斛是其中之一。
“這幾年石斛的價格跌很大一部分是大棚石斛的大量種植引起的。由于最初的高價導致很多人涌進石斛市場開始大棚種植。”潤紫源總經理孫毅表示,“但野生石斛在市場上仍是高價,所以大棚石斛價格跌或許對我們來說是機會。”
據天源林董事長張勇毅介紹,目前,天源林發展了16000余畝名貴中藥材仿野生、立體種植基地,成功培育了高品質藥用金釵石斛、滇重樓、胭脂木、雞血藤、黃精、香莢蘭等名貴中藥材品種。而天源林作為全產業鏈的上游環節,在整個育苗、移栽、種植過程中,拒絕使用任何農藥、化肥、農家肥。所生產的中藥材產品,經相關權威機構檢驗,所含有效成分與野生中藥材相差無幾,無任何農藥殘留,是真正的純天然中藥材。為后續產業鏈的產品品質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證。“目前我們的石斛鮮品市場價是900元/公斤左右,干貨10000元/公斤左右。”張勇毅說道。
同時,在孫毅看來,在仿野生石斛品質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品牌化才能搶占更多的市場。“原料只是一個初級階段,只有品牌化后才能走得更遠。而產品深加工則是我們以后的主要方向。”孫毅對記者表示,“目前我們正在推出具有防治痛風功效的石斛產品——‘桐楓清’石斛超細粉。該產品已經申請國家發明專利,預計2015年7月上市,并在全國市場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