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內江墻體廣告 內江,自古以來區位優勢突出,“成渝之心”由此而來。成渝高鐵,更是拉近了
內江與
成都、
重慶兩座特大城市的間隔。隨同著
內江第七次黨代會提出的“加快建立成渝特大城市功用配套效勞中心”,
內江正朝著這一目的埋頭苦干。
28日,
內江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分離市委農工委、商務局、旅游局相關工作,就貫徹市第七次黨代會肉體,建立成渝特大城市功用配套效勞中心作理解讀。
施行制造業“三百方案”
建立老工業基地轉型晉級示范區
內江提出的“建立成渝特大城市功用配套效勞中心”關于推進工業強市、產業興市、做大總量、提升質量、優化構造、打牢根底,綠色開展、轉型晉級,對內提升增長動能、對外提升效勞功用具有嚴重意義。
產業是經濟開展的命脈,昨日,
內江市經信委副主任代云利就
內江建立老工業基地轉型晉級示范區停止了引見。他說,盤繞建立老工業基地轉型晉級示范區,
內江將加快推進工業經濟轉型晉級,力爭到2020年完成“兩個高于”,即范圍工業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均勻程度,力爭工業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其中,
內江將主動發揮“成渝之心”區位優勢,瞄準“一帶一軸一區”調整消費力規劃,鼎力施行制造業“三百行動”,力爭到2020年,開展100個智能制造企業,技改100個傳統制造企業,培育100個制造業名優品牌,加快構建以冶金
建材、機械汽配、醫藥
化工、食品加工、電力能源五大特征優勢產業為根底,以高端配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資料的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重點,以頁巖氣開發、電子信息平安、節能環保三大高端生長型產業為方向的“5+3+3”
現代產業開展新體系,主動融入成渝區域開展格局,完成產業互補、配套開展,力爭到2020年,全市“5+3+3”產業產值占全市范圍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到達90%以上。
規劃四大農業功用示范片
建立成渝經濟區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
積極轉變農業開展方式,才干促進一二三產業交融開展。
內江市委農工委主任林峰引見,農業上,要發揮農業消費、生活、生態功用,立足“一帶一軸一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位置,要跳出農業抓農業,跳出
內江看農業,效勞成渝,建立成渝經濟區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
林峰引見,在優化農業空間規劃上,
內江將轉變農業開展方式,依托豐厚的農副產品資源,優化農業空間規劃,重點規劃建立糧油示范片、精品農業示范片、循環農業示范片、創意體驗示范片四大農業功用示范片。
此外,調整產業構造,盤繞生豬、家禽、水果、蔬菜、水產,推進5個萬畝產業示范片建立,推進
現代農業示范縣、
現代畜牧業和林業重點等項目建立,建立綠色畜牧、蔬菜、水果、水產品基地,把
內江市建成成渝特大城市的“菜籃子”“米袋子”和“果盤子”。
值得一提的是,
內江還將開展品牌農業,培育一批無公害、綠色、有機拳頭產品,構建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體系,樹立健全農產質量量平安體系,確保農產質量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