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墻體廣告 “近年來我們一直致力于推廣田陽壯獅傳承,與東盟國家的舞獅藝人也有過不少交流,壯獅藝術深受東南亞華人喜愛,歡迎海外華人前來拜師學藝。”百色田陽縣壯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永茂27日說。
當日下午中新網記者走進廣西布洛陀遺址敢壯山景區時,64歲的李永茂正敲響銅鑼,向他的徒孫們發號舞獅指令,準備為游客表演壯獅上刀山的驚險節目。
隨后,三個年約二三十歲的舞獅藝人,向后小退少許借力一登,旋即赤腳踏上由數十把利刃架起的刀梯,動作輕巧自然如履平地,驚艷技藝邀來現場圍觀游客喝彩不斷。
位于廣西西部的百色市田陽縣,總人口35萬,其中壯族族民約占總人口數的91%,自古便有“舞獅之鄉”的美譽。
據田陽縣委宣傳部介紹,田陽壯族舞獅集結了高、難、驚、險、奇、美六大特點。民國時期起,壯獅逐漸名揚海內外;新中國成立后,壯獅走出國門巡展德國、澳大利亞、越南等地表演,至今出演場次超8000場,觀眾累計2000余萬人次。
李永茂說,他出身于武術世家,過去習武者均兼習舞獅技藝,壯獅技藝傳承至自己已是第八代。“我從24歲起開始將壯族舞獅作為自己的事業,希望將壯獅這門民間壯族奇技傳播出去。”
2009年,田陽壯族舞獅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李永茂成為該壯獅技藝文化傳承人。
李永茂表示,在快速變幻的現代文化沖擊下,壯獅技藝如同眾多傳統民俗文化一樣出現了傳承危機。目前,田陽縣壯族舞獅藝術團人數不足60人。
盡管壯獅技藝傳承面臨斷層危機,李永茂卻仍充滿信心。他認為傳統文化傳承斷代,歸根到底是無法適應現代文化發展,壯獅技藝要傳承發展,就應不斷更新技巧。
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廣西,借助此平臺,近年來東南亞的舞獅藝人逐漸走入中國,與中國舞獅進行交流。在數次中國—東盟舞獅爭霸賽上,田陽壯獅技藝驚艷亮相,引來不少東南亞華人前來拜師學藝。
李永茂說,近年來包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越來越多的華人開始關注田陽壯獅文化,并有好學者登門求教。
他認為,田陽壯獅技藝走向海外是傳承的新的開始,“田陽壯獅不擔心技藝因移植海外而失傳,相反壯獅在東南亞的流行也是一種傳承。壯獅技藝需要在外來因素的刺激下,才能有所創新發展。”
目前,李永茂的兩個兒子亦逐漸接過父親壯獅傳承任務,正通過巡演、開班教學的方式向外推廣田陽壯獅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