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墻體廣告策劃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力締造民族聯合前進示范區鄭家莊,一個由漢、白、藏、彝、傣、納西、傈僳7個民族構成的村莊,500
多名鄉民共處調和,童叟怡然自樂,變成民族聯合前進的樣本村。第三次深入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三營鎮鄭家莊采訪,咱們企圖經過“6看”看出其“7個民族一
家親”的奧妙。
從一條路
看一種力氣
從三營鎮通往鄭家莊的公路有些波動,而一拐入鄭家莊,入村路途平坦寬廣,車子也馬上平穩了下來。
路途的兩旁,行道樹一人多高,整齊擺放。太陽能路燈聳立著,像在期待每一個入村客人。
“要是沒有鄉民的聯合一心,這條路修不起來。”鄉民小組長王慶榮憑著回想給咱們講述建筑這條路的經過。
2006年,鄭家莊被評為省級民族聯合示范村,省里撥下來25萬元締造經費。怎么用好這筆錢?鄉民議事小組反復開了幾回會,又開了戶長會,經過民主投票,最后決議重修入村路途。
這條路長2.4公里,工程無窮,村里本計劃請個施工隊來修,可到施工隊一問報價,25萬元只夠買材料,這可急壞了村干部。
“路一定要修,錢不行咱們就自個干。”鄉民們自動找到了村干部,表明要投工投勞,決心堅決。說干就干,全村大眾積極參加進來。王慶榮記住,鄉民們拿上
東西,不分晝夜地干起來,有的人家全家出動,連白叟都來了。在我們的一起努力下,硬是只用了1個多月就把這條進村路修了起來。現在,整潔的水泥路直通村
里,連接每家每戶。
點評:一條被全村人用汗水筑起來的路,不光改進了村里的交通環境,也連接了人心。事實證明,只需民族聯合、勇于奮斗,形成的力氣能打敗任何艱難。
從一支聯防隊
看一種尋求
每天晚上8時左右,鄭家莊都會呈現3名身穿制服、手拿齊眉棍和強光電筒的人,他們排成小隊沿村中路途巡查。
這是鄭家莊治安聯防隊隊員在巡村。這一治安聯防準則,在鄭家莊已堅持23年。
上世紀90年代初,本地鄉村盜竊頻發,鄉民們膽戰心驚。1991年,鄭家莊鄉民小組黨支部決議構成“護村隊”。起先,“護村隊”僅僅一支民間部隊。
1993年村黨支部向本地派出所遞交了建立村治安聯防隊的正式申請,經公安部門依法審定和訓練輔導,“鄭家莊治安聯防隊”掛牌建立。
鄭家莊有125戶,525人,鄉民們商定:每戶出一名年青勞動力,每三戶一組、每組一周,全村分為36個小組,輪流值勤。每晚7時至次日早8時,沿村巡查3遍以上。
近幾年,村里外出經商、打工的人增多,為保證每家都為治安出力,鄉民們討論決議,不能參加巡防的農戶每戶每晚出資20元,用來聘請村內別的人員代為巡防。
本地干部介紹,附近的村子也曾構成過治安聯防隊,但都沒有堅持下來。鄭家莊為何能堅持至今?鄉民小組長王慶榮給出的答復是:“我為全村守一周,全村為我守一年,值得!”
23年來,鄭家莊沒有發生過一同治安和刑事案件,沒有發生過一同社會不穩定事情。
點評:23年堅持治安聯防巡查準則,這是鄉民自治的模范,源于民族高度交融今后,鄉民對調和村莊的一起價值尋求。
從一支藥材商隊
看一種境界
去年,鄭家莊的經濟總收入為437萬元,其間中草藥經營收入就達到270萬元。
鄭家莊人做中草藥生意前史悠久。在和鄉民的攀談中,我們都說到一個人——村黨支部書記和國祥,是他帶頭經營中藥材,并從村里帶出了許多“徒弟”,讓鄭家莊走出了這條致富路子。
和國祥家是藏族,多年前遷入鄭家莊,得到了原住鄉民的無窮協助。他子承父業做起了藏藥生意,首先致富。出于感恩,和國祥決然帶著各族鄉民出去經商。
王洪康就是和國祥的“徒弟”之一。和國祥帶領王洪康足不出戶賣藥,手把手地教。幾年后,王洪康有了賣藥經歷,和國祥又自掏腰包讓他“自立門戶”。經過7年的打拼,王洪康收入可觀,2008年在家里蓋起了30萬元的高樓。
“沒有和書記的傾囊相助,我哪里會有今日的好日子。”在感激和國祥之余,王洪康也從他身上學會了怎么協助他人。現在,村里村外跟著他出去做藥材生意的人已經有10多人。
鄉民小組的藏族小組長楊秀弟、漢族小組長王慶榮也都帶富了一批鄉民。現在,村里超越60%的人忙時務農、閑時經商,把藥材生意做到了北京、上海、新疆等地,許多人家靠此殷實起來。
點評:“一人致富不算富,全村致富才算富”。一個人股動一群人,形成了這支中草藥經商部隊,不只增加了村子的財富,也讓鄭家莊與外部國際緊緊相連。
從一個濕地公園
看一種貢獻
鄭家莊坐落洱源縣,洱源,即洱海的源頭。流經鄭家莊的三營河,終究匯入洱海,也是洱海的源頭活水之一。
維護好源頭水,洱源縣高度重視,鄭家莊人更是高度自覺。這要從村里那個優美的濕地公園說起。
正值盛夏,站在村邊的廣場上,陣陣荷香飄來。放眼望去,不遠處有亭臺水榭、棧道走廊。村干部介紹,那就是村里的濕地公園,占地17.6畝,不光增添了村里的美景,還發揮著凈化污水的重要作用。
幾年前,為響應維護洱海源頭的召喚,鄭家莊決議對日子污水進行處理,可是怎么處理?想來想去,只要建濕地這個辦法可以一箭雙雕。
可撥下來的錢不行,該怎么辦?在和大眾的溝經過程中,我們一起表明,情愿無償拿出土地。建濕地公園一共觸及10戶大眾,我們都自愿捐出土地,最多的一戶拿出了近兩畝地。捐地大眾說:“建濕地既美化了村莊,又謀福了后代,捐點土地出來不算什么。”
現在,鄭家莊每家每戶都建了三格化糞池,日子污水經處理后流入濕地公園,再經濕地公園的凈化后流入三營河,保證了河流的明澈潔凈。
點評:集體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無償捐地建濕地公園,鄭家莊人的大公無私令人敬佩和感動。為了我們一起的利益,每個人都有高度的責任感,都情愿為之付出和擔任。
從一個本主廟
看一種調和
在鄭家莊村南,一座紅墻石瓦的本主廟剛剛修葺一新,廟前臺階處,紅香漸漸焚燒。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是一種多神崇拜,各地或各個村寨本主廟內都塑有自個的本主神。
鄭家莊的本主廟距今已經有250多年的前史,最早為白族所建。后來,藏族、彝族、傣族、傈僳族、納西族遷入村里今后,在彼此學習、彼此容納中,這個本主廟也成了我們一起供奉祭拜的地方。
本主廟里面不光供奉著白族的本主,還供奉著釋教的菩薩和藏族的喇嘛。村中的白叟介紹,每到初一和十五,他們會一同到本主廟上香祭拜。尤其是大年三十,
全村7個民族都會到本主廟進行祭祀活動,請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健康安全。已婚的男女,無論是哪個民族都會在新婚的第七天到本主廟里祭拜,成雙成對
磕頭燒香,請求本主保佑,一生幸福美滿、平安全安。
點評:容納,體現在鄭家莊的方方面面。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鄭家莊人在文明上彼此容納、彼此借鑒,各民族之間完成了深度交融。容納產生了一起的文明認同,締造了鄉民患難與共的心靈家鄉。
從一個幫扶小組
看一種擔任
鄭家莊有鄉民525人,其間黨員就有38人。在村里人和村外人看來,這個黨支部凝聚力戰斗力強,是村子開展的剛強堡壘。
為了不讓一戶人家掉隊,黨支部經過商量決議實施黨員掛鉤聯戶準則,把有才能和條件的20個黨員靠攏起來,構成黨員幫扶小組,重點掛鉤幫扶村里的艱難戶。
鄉民小組長王慶榮的幫扶對象是烏龜妹、王東初、王金花家,隔三岔五,他都要到這三戶人家里坐坐,喝喝茶、聊聊天,了解每戶人家的出產日子情況以及存在的艱難。
從1997年開端,王慶榮就掛鉤聯絡王東初家至今,當時王東初家比較艱難,只要3間土坯房,靠種水稻和玉米保持生計。王慶榮主張他家養奶牛,結果當年
就增加了近萬元收入。后來經濟逐步好起來,王東初預備蓋磚房,但由于預算缺乏,房子蓋了多半就沒錢了。王慶榮知情后,先后拿出好幾萬元,協助王東初把房子
蓋了起來。
多年來,黨員幫扶小組協助艱難大眾的比如不乏其人。在彼此協助下,艱難大眾逐步甩掉了貧窮的帽子,村莊也變得愈加聯合、調和了。
點評: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示范作用,先富帶后富,共奔殷實路。鄭家莊黨組織經過黨員幫扶小組,心手相牽、互幫互助,不讓一個大眾掉隊,在推動村子全面開展的一起也凝聚著黨心、民意。
記者 尹瑞峰 圖像均由記者李秋明 陳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