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一進展廳,正中擺放的展覽中最大的著作紫檀雕琢《天壇·祈年殿》首先招引了觀賞者的目光,它直徑9米、高4米,由我國紫檀博物館組成團隊,依照 古建營建技法,以紫檀等寶貴木材為質料制成。展廳內,一幅豐寧布糊畫招引了許多觀賞者,工作人員介紹,這幅畫是由十幾位大師級布糊畫創造者耗時半年完成。 “豐寧滕氏布糊畫的創造需求九道工序,要通過繪樣、分解、制版、整型、配料、布糊、組裝、裝飾、成畫等工序,用料繁復,以綾、羅、綢、緞,乃至木材、紙 板、絹花、海綿、首飾等耗材百余種。”在觀賞者的疑問中,工作人員解說,畫中有上千個人物,光是一個人物的一件衣服的花邊,就需求縫制一整天。
在天津市毛猴技術展臺前,不少觀賞者都想要測驗一把精密的制造。毛猴的制造技術始于清同治年間,毛猴制造需求將辛夷、白芨等植物作為毛猴的身 體,將蟬的六足作為毛猴的四肢,因為質料易碎,需求非常精巧的手藝技法。在景泰藍制造技藝展臺前,不少小朋友拿起吸管筆吸起特制的釉料,在花瓶胎體上涂 色。
現場,“風箏魏”第四代傳人魏國秋展現風箏制造技藝,“風箏魏”已經有二百年前史,桌臺上擺滿了幾十把風箏制造要運用的東西,不少風箏是用極輕 的無紡布制造,因其比防水風箏布愈加輕盈軟弱,需求更高的技藝竅門。現場一個大蝦和螃蟹的風箏招引了不少小朋友的留意,“這也能飛嗎?”面臨小朋友的提 問,魏國秋點點頭,不少形態奇特的風箏都是風箏魏的首創。魏國秋還展現了風箏魏首創的鏤空風箏,詳盡的紋樣增加了風箏制造的難度,“這些風箏只能用于展 示。”
“面人湯”的第三代傳人湯嶺通知晚報記者,面人湯的第一代創始人曾經在溥儀大婚時被請到皇宮中制造面人。面人湯第二代傳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湯夙國先生于本年3月離世,展覽特邀20件湯先生極具國學與藝術韻致的面塑珍品,包含其各個期間的藝術特色及面塑技法,展現其共同的藝術造詣和尋求,以此 思念一代面塑大師。
“現在許多面人都不是面做的,但面人湯是真實的面和成的,面人湯最大的價值不在于技藝,而在于藝術創造,每個人物都有創造者對文明的理解在其 中。”湯嶺為觀賞的觀眾解說道。觀賞者王先生感嘆,面人湯的每一個人物神態表情都不一樣,中心的那尊屈原面人連衣袖的皺褶都繪聲繪色。湯嶺通知記者,面人湯 第四代傳人、他的兒子在意大利學習藝術,“從小他就跟我和我爸爸學習面人,現在他期望能將面人制造融入更多現代藝術的內容。”不少觀賞者問詢哪里能買到這 些面人,湯嶺搖搖頭表明買不到,“每一個制造時間都很長,不能運用模具,也無法批量生產,咱們也從來不賣。”
據悉,這次展覽集中出現了京津冀十年來非遺維護效果,是初次三地安排的區域合作非遺展現活動。展覽分為雕鏨塑作、扎繪織繡、琴棋書畫、傳統醫藥 和扮演競技五個單元,包含了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傳統戲曲、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等種類的近70個項目,其中有40個國家級代表性項目、17個省 級代表性項目和5個人類非物質文明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 陳夢溪 劉平 攝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