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墻體廣告施工 廣袤的蘇北平原,溫柔的江南水鄉,一群姑娘在田歌號子聲中歡快地勞動。隨著秋天的到來,姑娘們將藏在斗笠中的黃綢撒出并舞動,儼然稻浪起伏,一片豐收景象……這支群舞《希望的田野》,將作為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江蘇周”開幕式的開場舞蹈,于7月6日正式亮相,向世界觀眾推介江蘇之美。
7月6日—10日,中國館“江蘇周”將正式亮相米蘭世博會。文藝表演和非遺文化展示將是“江蘇周”期間系列活動的重頭戲。哪些江蘇元素將亮相米蘭?記者昨日采訪了中國館“江蘇周”文藝展演活動籌備工作組副組長馮錦文。
“開幕式的藝術表演是一大亮點,”馮錦文介紹說,“根據‘魚米之鄉,美好江蘇’的主題,我們在廣泛搜集本省‘三農’資源及表演素材的基礎上,通過創意手法進行內容提煉和特色渲染,采用江蘇特色歌舞、戲劇、民樂等組合形式,多色彩、快節奏、趣味性、視聽一體化進行演繹。”開幕式文藝演出時長20分鐘,將登臺的四個節目分別是群舞《希望的田野》、歌伴舞《擔鮮藕》、特技杖頭木偶《秋日社火》和古箏樂舞《夢里江南》。通過這些節目,觀眾可以欣賞到民歌《拔根蘆柴花》、《好一朵茉莉花》、昆曲、評彈等傳統蘇韻,感悟江蘇人文之美。
江蘇省技藝類非遺形式內容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生活氣息和審美情趣,此次赴米蘭世博會,江蘇省精心挑選了南京剪紙、蘇繡、常州留青竹刻、泥塑-無錫惠山泥人、宜興紫砂陶暨江南茶道、徐州香包、南通扎染等多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現場演示,讓世界觀眾感受江蘇人民的生活智慧、樂趣和和溫雅品質,詮釋江蘇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