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墻體廣告制作 昨天上午,由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主持的2015年度江蘇省古籍保護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記者從本次會議上獲悉,據不完全統計,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江蘇已發現的珍貴古籍總數已達450-500萬冊,比該保護計劃實施前登記在《中華古籍總目》上的300萬冊多出了足足三分之一。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由政府主持開展的全國性古籍保護工程,先后公布了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挖掘出一批不為人知或少為人知的珍貴典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南京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陳立告訴記者,全國范圍內對珍貴古籍的普查工作已經進行了5批,這次是第5批。在去年進行的第5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重點保護單位申報工作中,全省有19家收藏單位和1位個人申報古籍數據1100多條,受到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的重視。
據介紹,2013年4月18日,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首次向社會公布古籍普查重要發現。在公布的14項古籍版本、品種及學術價值重要發現中,徐州市圖書館藏宋刻本《四書章句集注》以“曾塵封于書庫中,該書在古籍普查之前從未曾見著錄于各大書目,直至開展古籍普查后才得以重現于世”的評鑒位列第六。
“古籍是國家的可移動文物,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實施,跟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意義是一樣的,是要把古籍的家底摸清楚。只不過古籍的著錄方式與其他可移動文物的登記方式不同而已。”陳立說。目前,江蘇全省的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已有17家單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記工作;評選出21家“江蘇省古籍保護單位”,進一步提升了全省古籍保護條件,構建了全省古籍保護的分層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