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墻體廣告策劃 明天,是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重慶直轄的18歲生日。18歲,意味著重慶這座年輕的直轄市成年了。
從18年前的呱呱墜地,到現在花一樣的年齡,這一路走來,我們每個人都是見證者。
18年來,這座城市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座城市18歲生日之際,作為深耕這座城市的媒體,我們選擇通過一組組數據新聞來告訴我們的讀者,這18年來的我們的變化有多大。
18年走4大步 GDP跨入萬億俱樂部
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富民稱,重慶經濟在這18年中大致經歷了筑基、鞏固發展、全面提速、經濟新常態四個階段。其中,筑基階段是1996-2001,實現了新興直轄市建設和發展的良好開局。接著,在鞏固發展階段的2002-2006年,全市經濟社會加速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再者是全面提速的2007-2011年這一階段,在這個五年里,經濟步入從量到質提升的新階段,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經濟增長進入良性快車道。第四步始于2012年的經濟新常態,重慶五大功能區域戰略布局的實施,為重慶在新經濟發展常態下,全市各區域生產力布局進一步優化,初步形成特色發展、差異發展、聯動發展新格局。
重慶機場第三跑道明年投用
早在2006年,重慶機場就步入全國10大機場行列。2009年,重慶機場啟動東航站區及第三跑道建設工程,包括新建一座50萬平方米的T3A航站樓;航站樓前新建30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樞紐;新建一條3800米的4F級跑道及80萬平方米停機坪,新增停機位94個。
2016年上半年,重慶機場東航站區及第三跑道建設工程建成投用,將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10萬噸、飛機起降37.3萬架次的運輸需求。
直轄時重慶僅有一條高速路
如今基本實現區縣全覆蓋
昨日,市交委主任滕宏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直轄前,重慶交通發展十分滯后,區域發展不均衡,出口通道少,國省干線公路等級低、路況差,農村公路基本沒有得到發展,交通的不便嚴重制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當時城口縣至重慶需要三天時間,巫溪、巫山、秀山、酉陽等縣至重慶至少要1天以上時間,尚有12個鄉鎮還不通公路。1996年底,全市公路總里程僅27006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僅854公里,公路密度為32.4公里/百平方公里。
滕宏偉說,直轄以后,重慶高速公路開工項目之多、通車里程之長、在建規模之大前所未有。相繼建成了渝長、長涪、渝黔、渝宜、渝湘等高速公路項目20多個,國家高速公路網在重慶境內的項目全部建成,"二環八射"2000公里骨架公路網提前10年全面建成,高速出口通道增至10個,密度達2.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地區第一,區縣基本實現全覆蓋,"4小時重慶"、"8小時周邊"初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