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墻體廣告 姑蘇區石路街道是古城區傳統商貿聚集地,近年來,街道在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等新型經濟形態,促進傳統商貿形式提檔升級的同時,不斷加強對小微型科技企業的培育力度,為轄區經濟發展開拓新的增長點。
“通過招商、安商、助商360度全方位的服務,不斷促進小微型科技企業落地、生根、發芽。”石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丁黎云表示,貼心的服務、多元化的平臺、時刻跟進的政策優惠,將構建起石路地區惠商“360”服務的新品牌。
今年4月,江蘇省勤思必得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何小榮,在石路街道工作人員趙金山的陪伴下,順利拿到了工商注冊證書。從項目策劃、組建團隊,到尋找場地,耗時已有一年多的公司建設終于有了進展,這讓何小榮十分高興。
何小榮說,自己的公司從事軌道交通弱電相關軟件開發,是典型的科技轉為產出型企業,之所以選擇在蘇州落戶,就是看中了蘇州軌道交通規劃合理、發展迅速的市場優勢。“之前跑過園區、高新區、吳中區的相關科技園,因為團隊資金上的短板,我們始終未能如愿。石路街道在得知我們的情況后,招商員主動對接,不僅帶著我們跑場地,還幫著我們和物業積極磋商租金,這使我們很感動。”何小榮表示,石路街道“管家式”服務成為了企業落地的最終推動力。
“提升基地硬件,是以理服人,打造優質服務,則是以情動人。”石路街道招商員趙金山這樣說。近年來,石路街道不斷加大招商培訓,打造了一支服務意識強的招商隊伍,形成了一套“管宣傳指引、管場地推介、管政策照顧”的“管家式”服務鏈。在加大科技園硬件升級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服務軟件的配套加強,不斷打造適合小微科技型企業成長的環境,讓小微科技型企業在轄區的落地,變得便捷有保障。
搭建平臺
為科企扎根提供優質“土壤”
80后黃健現在是蘇州一家小有名氣的網絡科技公司的老總。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黃健表示,自己的果醬網絡科技公司成立于2010年。“公司剛成立時,由于經驗不足,產品推廣乏力、市場打不開,自己也曾一度想放棄。”黃健說,就在此時,石路街道伸出了援手,不僅為公司員工提供創業培訓,還為公司的產品介紹推廣平臺。現在,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公司的運營已經開始穩中有升。“今年兩會之間,我通過石路街道提出,希望搭建一些創業者交流平臺,讓年輕的創業者們開闊視野,在互相學習中得到提高。街道很快就落實了相關工作,我們很是感動。”黃健說。
石路街道勞動保障所所長趙柏仙表示,轄區內像果醬網絡這樣的小型科技公司不在少數,多以80后、90后創業者為主。這些公司具有創新性和多元性的特點,如果發展得好,將成為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為此,街道把搭建平臺、服務企業作為重點,去年就在轄區范圍內推介了78人參加SIYB系列創業培訓,由指導老師結合實例,為創業人員開展技能提升等理論知識培訓,極大地提高了創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同時,街道還不斷創新信息溝通載體,開辟了一系列數字化平臺。從2010年開始,街道就陸續建立起由QQ群、微信等組成的“數字就業”網絡平臺,提供線上創業政策咨詢服務,并通過采取網絡通告、在線發布等形式,推動了“創業故事分享”等系列活動的順利開展,為創業者提供一個交流提升的平臺。“通過各種優勢平臺,為企業提供賴以扎根成長的土壤。”趙柏仙說。
政策扶持
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2012年,江蘇達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石路街道。該公司是專業從事軟件研發銷售、咨詢、服務及互聯網信息增值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經過3年的發展,公司從最初幾十人的團隊,發展到現在擁有近150個高技術人才的團隊,年銷售額從最初幾百萬元,到現在已突破3000萬元。該公司負責人認為,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發展,目前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石路街道的跟蹤扶持。
據悉,石路街道始終關注轄區小微企業發展,通過定期上門溝通聯系,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困難,為小微企業建立個性臺賬,建立了量化
服務的數據庫。在企業發展過程中,
石路街道還靈活運用姑蘇區“1+X”扶持政策,引導企業積極申報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今年,街道又向轄區科技企業積極推薦江蘇省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除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外,還為企業進行了很好的宣傳。在推動銀企合作上,街道根據企業發展需要,運用科貸通政策優勢,推薦企業與銀行合作,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在這樣的跟蹤扶持服務中,我們也可喜地看到了轄區部分企業正在逐步走向壯大。”丁黎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