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墻體廣告設計 閔行區滬閔路從閔城路至六磊塘,3.8公里,兩邊分布著茂密的林帶,這里將成為該區規模最大的“綠道”。7月初,這片原本為軌交5號線的封閉防護林帶,將全面對外開放。在這條極“養眼”的林帶上,市民可以健身步行甚至騎行。
未來,閔行區內大量分散的公園、綠地、林地等都將被“串”起,打造成兼具生態防護與景觀休憩功能的慢行系統。其中,外環梅隴段“綠道”、新虹街道“綠道”等近10個示范點,計劃于2016年底完成并對外開放。
在歐美國家很流行的“綠道”,也就是慢行系統,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內設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游憩線路,連接主要的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跡和城鄉居住區等。記者近日走進貴都路至金都路段的林帶,蔥蘢間,耐陰植被和園林小景點綴其中,步道已經鋪好,頭頂上就是5號線軌道的橋墩,頗有幾分“都市森林”的味道。
事實上,滬閔路“綠道”并非新建項目。滬閔路和軌交5號線的防護林建成于2004年,當初主要考慮林防塵、降噪等生態功能。十多年過去了,近30萬平方米的防護林已綠樹成蔭,市民卻“看得見走不進”。
今年初起,在原有封閉式養護便道的基礎上,閔行區綠化市容部門著手“錦上添花”:適當增減植被,打造疏密有致的景觀林帶;在居住區較密集、人流較集中的位置,設置長椅等休閑“驛站”;還有1米寬的健身步道、1米寬的人行步道及2米寬的自行車道,供市民穿行等等。
閔行區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說,“綠道”建成后,將有效優化滬閔路綠地結構、提升綠地功能,同時也可緩解滬閔路公交壓力,解決附近體育場館不足的問題,滿足附近居民休閑健身的需要。今年下半年,滬閔路“綠道”還將啟動向南延長約1.5公里至銀橋花園。
記者了解到,在滬閔路慢行“綠道”試運行后,這種封閉林帶改造后開放的模式有望在全區鋪開。目前,老滬閔路往南至元江路的慢行“綠道”方案已就緒,計劃下半年實施。其他街鎮也將各自進行規劃,如新虹街道已將街道內所有新建綠地、河道綠化做了系統規劃,市政道路有望作為“綠道”的一部分,與原有綠地道路、綠化帶連接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