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墻體廣告施工 毒品刑事犯罪,歷來是世界各國深惡痛絕的打擊對象。據統計,今年以來靜安區法院所受理的涉毒案件,總量上較之往年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打擊涉毒犯罪的形勢依然嚴峻,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案件、非法持有毒品的案件居高不下。
“國際禁毒日”來臨前夕,記者從靜安法院了解到,新型毒品甲基苯丙胺(俗稱冰毒)、海洛因、氯胺酮等,仍然是毒品的主流。特別是涉甲基苯丙胺的案件數量,占到涉毒案件的一半以上。
近日,靜安區法院對受理的4起涉毒案件進行了審理。法院分別對涉嫌非法持有毒品;對涉嫌販賣毒品和容留他人吸毒的4名被告人在公開審理后,當庭作出了有罪判決。
法庭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判處黃某有期徒刑7年6個月,并處罰金1.5萬元;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判處胡某有期徒刑2年,并處罰金4000元;以容留他人吸毒罪判處劉某有期徒刑2年,并處罰金4000元;以販賣毒品罪判處湯某拘役4個月,并處罰金1000元。
今年4月9日23時50分許,現年42歲的外來人員黃某攜帶毒品,駕駛一輛別克車行至靜安區安遠路789號附近,因形跡可疑被公安人員攔下檢查,當場從黃某的上衣口袋內查獲白色晶體狀毒品3包,經鑒定為凈重103.33克的毒品甲基苯丙胺。
黃某對上述非法持有毒品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他交代毒品是當天從他處購得,準備帶回安徽老家供自己吸食用,一般他以燙吸法吸食毒品。經查今年3月,黃某因吸毒被上海公安機關處行政拘留10天。
無獨有偶,本市無業人員胡某于今年3月30日深夜,駕車行至靜安區余姚路、泰州路路口附近停車,公安人員盤查時當場從胡某隨身攜帶的二小包白色晶體和一小包綠色植株狀物中檢出甲基苯丙胺和大麻成分。
而昔日是“日進斗金”的自由市場魚老板劉某,有了錢竟然以注射式吸毒來滿足自己的快感,身為“癮君子”的他承認除了注射海洛因外,有時也會以燙吸式來吸食,染有惡習的他最終把家庭給吸散了,還在社會上結交了一批狐朋狗友引到家中聚眾吸毒。
今年3月21日15時許,公安人員根據舉報,在劉某的家中當場查獲毒品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同時在該處發現吸毒人員許某、孫某。經查,劉某曾多次容留許某、孫某在家中吸食海洛因。
26歲外來打工妹湯某,18歲就從老家來上海等地打工。6年后,總覺得工作辛苦賺錢不多。2年前“跳槽”改行做了陪酒陪唱的K姐,耳濡目染,她漸漸學會了為個別來夜總會的人提供毒品,賺取“外快”。今年3月17日0時許,“客人”需要毒品,湯某在與購毒者進行交易時被公安人員當場抓獲,繳獲凈重4.48克的氯胺酮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