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墻面廣告 近年來,日漸壯大的廣場舞團隊占領了大街小巷的空地廣場,噪音擾民、違規占道、團隊沖突等問題一度引發媒體關注。不過,從昨日起,隨著閔行區市民文化廣場管理協會落地,“廣場舞大媽”有了“娘家”。從此,從監管到自治,從“瞎跳跳”到“評星級”,出自草根的廣場舞正走向“高大上”。
200位領舞成為理事會員
上海眾多區縣中,閔行區的廣場舞團隊多年來辦得風生水起,名聲在外。兩年前,政府對區內100個市民廣場進行文化設施改造,太陽能燈柱可控制亮燈的強度與時間、限高音音響可避免噪音擾民,把廣場舞的沖突降到最低。一年前,第一屆社區廣場舞大賽,吸引了區內2000支廣場舞團隊,數千人參與。
如今,閔行區成立滬上首個“市民文化廣場管理協會”,今后有什么排練需求、活動建議、組團想法都可以找協會獲得支持,甚至和群眾有了沖突,也能找到組織協商調解。
在昨日的揭牌儀式上,區文廣局、民政局、各鎮、街道文體中心等職能中心、以及200多個區內廣場舞的團隊代表,贊助企業代表齊刷刷到場。據悉,協會的會長、秘書長、理事、會員,由廣場舞領舞、企業贊助商、公益活動帶頭人、區文廣局負責人、相關街道文體委員等組成。
義務帶領600余名群眾鍛煉的航華快樂舞步健身操負責人劉明譽就是其中的一名理事。她表示:“如今有了協會,原本如一盤散沙的大媽們就有了家,有了依靠。今后需要藝術指導、參加活動,或者發展什么矛盾沖突,都可以找協會支持解決。”她還表示,雖然區內廣場舞眾多,看著不好管理,但只要集合了領舞,就能管理好那么多的團隊。“在廣場舞團隊中,領舞具有一呼百應的號召力,大伙都愿意聽她的,協會聚集了200多名廣場舞的‘領頭羊’,就能讓廣場舞的發展更加規范。”
共同制訂“游戲規則”
那么協會具體做些什么?協會制訂的條約,大媽們是否買賬?
為此,在制度建立、完善的過程中,區文廣局前后召開12次意見征詢會,全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群眾、團隊代表等500人次參與此項工作。讓大家一起制定“游戲規則”,保障“規則”的可操作性、權威性和認可度。據悉,為保障該社團成立的可行性,區文廣局征詢各方意見牽頭起草《閔行區市民文化廣場管理辦法》、《閔行區市民文化廣場文明公約》、《閔行區市民文化廣場優秀團隊評比方案》等內容,為社團的成立及運作提供制度保障。而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鎮級層面也會有相應的配套辦法跟進。
“星級評定”有獎有罰
據悉,協會即將開展的一項亮點工作,就是“星級團隊考核評選”。該評定采取“基礎分+加分項+扣分項”方式進行考核計分,最終將團隊評為三星、四星、五星級廣場團隊。比如,若被群眾投訴一次,就扣除10分;參與社區公益性演出不少于1次,就加5分;參加全國舉辦的比賽得獎,按不同獎項加分;廣場文化團隊與團隊之間、團隊內部之間有不團結、不和諧現象,扣5分。
不同星級的廣場團隊將獲得不同層級的扶持資金。“不光是獎金上的鼓勵,更有豐富的資源配置。”理事成員江莉莉告訴記者,協會將向文化部門申請,為廣場文體團隊分層、分類、有梯度地輸送文體服務,包括藝術培訓、健身指導、文化活動觀摩等,并給予優秀團隊一定的扶持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