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西安墻體廣告 記者從西安市檔案館獲悉,該館近日以數字化形式將西安秦腔班社——三意社檔案搜集進館,加工完成后以電子版向社會供給使用?,F在第一批217卷劇本檔案已進館。
據了解,三意社,初名“西安長慶劇社”、“關中三義社”、“西安三意社”,現名“西安市秦腔二團”。民國四年(1915)受“易俗社”影響,由民間藝人蘇長泰、耶金山創立。三意社建社后,表演劇目許多,大小計有二百多個,如《十五貫》《蔣干盜書》《葫蘆峪》《蘇武牧羊》《臥薪嘗膽》《家庭痛史》《雙刁傳》等。李逸僧改編排演的《婁昭君》《玉堂春》等戲,在唱腔規劃、凈化舞臺方面使人耳目一新,《葫蘆峪》一劇長時間成為三意社的保留劇目。這些劇本、劇照彌足寶貴,是稀少難得的文化藝術精品。
西安三意社現保留秦腔劇本檔案398卷(冊),社史125卷、相片97冊。因為構成時間和保管條件的原因,這些寶貴檔案資料紙質脆化,破損情況嚴重,原件已不適合向社會各方面供給使用。西安市檔案館一方面為搶救維護這批寶貴的藝術檔案,一方面為便利廣大群眾查閱使用,通過屢次聯系、洽談,達到數字化搜集搶救維護意向?,F在項目正在進行中,第一批217卷劇本檔案已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