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刷墻廣告 走進閔行顓橋文體中心,除了常見的圖書室、排練廳,還有剪紙大觀園、戲劇教育基地,培訓課程從琴棋書畫向戲劇、科普、體育延伸,主任李士忠表示,“社會力量充實到中心運作后,服務項目從37項增加到60項,運行時間從6小時躍升到14小時。以前安排教室按(半)天計算,現在按小時計算。每天中午,一樓微波爐前總要排隊,因為很多人自帶午飯在這里待上一天。”
近年來,上海市各級政府積極轉變職能,堅持“開放、搞活、管住”原則基礎上,創新運作模式,搭建平臺,吸引各類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它們活躍于全市215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5245個村(居)委綜合文化活動室及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申城公共文化15分鐘服務圈不斷完善。
專業機構運營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上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陣地。過去政府大包大攬式管理,轉變為全委托管理、部分委托管理、自行管理三種模式。邀請專業社會機構運營,讓李士忠們嘗到甜頭。
在顓橋文體中心自己管理的場地,社會力量同樣無所不在。中心探索“空間換服務”,將可利用的空間羅列成表,發布“英雄帖”,擁有一定資質的社會力量均可報名,開展非營利文化活動。閔行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在中心內布置“閔行區民間美術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教育基地落腳中心,攜手周邊中小學開展課本劇特色教育,公益組織“綠色伙伴”和上海交大志愿者建立“創新屋”。“英雄帖”發布后,中心財政投入一分未增,服務人次從9.5萬躍升到30萬。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從哪里尋找業務能力超群的托管機構?2014年底,市文廣影視局通過媒體廣泛征集社會主體,共評選出31家社會主體,建立《上海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合格主體推薦目錄》,并細分為全委托管理、場地設施委托管理、活動項目委托管理等3類。市文廣影視局還召集31家主體負責人進行一周封閉培訓,重點講解管理標準、服務流程等。
華愛社區服務管理中心是31家主體中的佼佼者,相繼被打浦橋文化活動中心、石門二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松江新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顧村馨家園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4個中心看中。同為委托管理,各中心“同中有異”。在石門二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街道、華愛和居民代表三方組成管理委員會,不定期聽取運作報告并決策重大事項,既保證華愛管理主體地位,又確保了街道對文化中心全方位監管。松江新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體量大、運行成本高,與華愛確定了第三方委托督導模式。華愛委派四名工作人員進駐,與原新橋鎮文體所工作人員形成新團隊,將管理模式深化為“伙伴同行”。
目前上海正以徐匯、浦東、嘉定、閔行等區為重點,全面推進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會化專業化管理試點工作,2016年起在試點基礎上面向全市各區縣、街鎮推開。
文化內容配送“百家爭鳴”
為解決內容供給不足,上海從2004年起逐步建立由東方宣教服務中心、東方講壇等六家配送機構組成的公共文化內容配送系統,為社區提供演出、講座、培訓。過去配送內容由政府統一包辦,如今社會力量漸成氣候。通過社會組織舉手申報、點單采購、績效評估,2014年市文廣影視局共完成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公告項目71個。市區兩級配送產品供應主體增加200%。演出資源增加102%、配送講座資源增加了86%。
長寧區文化局連續三年把公共文化產品配送項目實施面向全市文化企業、院團、社會組織進行招投標。文化局副局長吳文沁表示,政府從“運動員”變成“裁判員”,節約了人力成本。以往每場配送演出從策劃、演員、舞臺、串詞到音響等,至少要觸動文化局20余位工作人員,現在通過購買服務,工作人員只需要做好聯系、監管等,每場2人即可。配送單位從“一枝獨秀”變成了“百家爭鳴”。2007年,長寧區與滬上某大型演藝集團簽約,提供社區文化演出,一來二去就有群眾反映表演的面孔太熟悉,內容不夠豐富。文化招投標后,參與機構從2013年14家、2014年28家增加到今年52家。
“互聯網+”提升運營能級
“互聯網+”創新,在公共文化服務一展身手。嘉定菊園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云上訂餐”深受粉絲熱捧。遇到自己喜愛的文化活動,居民可通過“菊園有戲”微信預約或“文化嘉定云”網上訂票參與。中心主任馬慧怡表示,“文化項目精彩了,知曉率做到位了,觀眾組織就不需要刻意了。”場館預約同樣需要通過微信、云平臺填寫申請表,不僅改變了以往只是固定的“老面孔”使用場館的情況,也倒逼著組織活動的各類社會力量不斷提升水平。
為解決線下公共文化服務時間、空間限制的問題,有效整合各條線公共文化資源,上海啟動“文化上海云”建設項目,并納入上海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文化上海云”項目綜合運用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將市、區(縣)、社區三個層級的公共文化服務納入一個總的門戶平臺,并與國家數字支撐平臺對接。市民通過電腦、手機、移動終端和電視接入,只需在門戶上點擊相應服務模塊,就能快捷享受文化服務內容,滿足“我要知道、我要參與、我要互動、我要評論”的參與需求,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
文化嘉定云、文趣閔行和閘北智文化服務平臺目前陸續建成上線,提供公共文化活動預約、場館預定、網上瀏覽等功能,短短幾個月時間,訪問量已經達到600多萬人次。到今年底,全市10個區縣將建成本區縣文化云子平臺,明年底17個區縣實現全覆蓋。社會力量的文化聚合平臺,將從實體設施向網絡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