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手繪墻體廣告 昨天上午,上師大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舉行了“血色殘陽‘慰安婦’——日軍性奴隸歷史記憶”展覽,166個上海日軍慰安所分布圖第一次被展示出來,為確定這166個慰安所位置,研究團隊用時22年。
昨天的展覽還展示了日軍實施慰安婦制度的檔案,上海手繪墻體廣告以及中國大陸20位慰安婦幸存者肖像。上海手繪墻體廣告集中展示了日軍慰安婦制度的產生,苦難的受害者,索賠、審判與罪責,調查、現狀與關愛等內容。
慰安所分布多個區域
此次展覽首次發布了166個日軍慰安所分布圖,另外展覽還公布了上海手繪墻體廣告新發現的戰時日本印制的標記有“慰安所”的上海老地圖三張以及新發現的峨嵋路400號原日軍海軍慰安所。
據介紹,166個上海日軍慰安所分布圖的繪制來之不易。上師大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教授前后與60多位學生,從1993年至今,上海手繪墻體廣告調查共22年,目前確認的上海日軍慰安所有166個。位置涉及虹口、楊浦、浦東、寶山、青浦等多個區域。這一分布圖的公布,使得日軍實行慰安婦制度的殘暴歷史再次得以確認。
昨天,上海手繪墻體廣告3張標有日軍慰安所的上海老地圖也同時公布。上海手繪墻體廣告分別是:《上海街區圖》,1937年8月15日東京印刷,由“大日本帝國陸地測繪部”繪制,上面標有世界上第一個慰安所“大一沙龍”的坐標;《虹口地區地圖》,日本宇野商店印制,標有美楣里慰安所和克明里慰安所群;《1943年最新大上海地圖》,由日本堂書店發行,森武久制圖,標有日本海軍下士官集會所(今峨眉路400號)和“大一沙龍”慰安所。
慰安所大部分成居民樓
據介紹,166個慰安所的歷史舊址如今大多已是居民樓。
這些歷史舊址是否都有必要保護起來?對此,蘇智良表示,因為數量很多,不可能將每一個都單獨保護起來,而且有的已經被拆掉了,但是有些特別有紀念警示意義的可予以保護。
“例如虹口區的東寶興路125弄、123弄的‘大一沙龍’舊址,是日本海軍指定開設的特別慰安所之一,其存在時間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整整14年;它既是日軍在亞洲設立的第一個慰安所,也是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日軍慰安所。所以,虹口區已經將其列入了內控名單,不能隨便拆除,虹口區文化局同規劃部門、文物部門和街道,正共同研究下一步操作方案,房管部門也將對房屋破損的地方進行修繕。”蘇智良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