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九月的保康,絢爛多彩,金黃色的柴胡、深綠色的蒼術、紅彤彤的急性籽、一排排綠樹成蔭的木瓜樹隨處可見……構成了一幅山區豐收在望的美麗畫卷。
9月26日,歇馬鎮三坪村鄉民李學國一邊在田間鋤草,一邊笑瞇瞇地向筆者算賬:“我種中藥材已有5個年初了,每年栽培5畝擺布,純收入都在1.5萬元以上。”
據李學國介紹,從去年秋季開端,他把承攬的11畝犁地悉數種上了藥材,其間3畝白柴胡、2.5畝蒼術、5畝木瓜,還在其間套種了草本藥材。按現在的行情,今年的總收入可達4萬元。“曩昔我一向栽培玉米、小麥,收入不景氣。如今栽培中藥材,只需不受災,隨便就能夠收入幾千元。”李學國說。
大力開展中藥材工業,為山區公民精準脫貧提供新途徑。這些年,縣委、縣政府把中藥材工業作為扶植農業
鄉村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推進藥材工業提檔晉級和迅速開展,然后夯實了山區脫貧致富的“支點”。
據縣藥材辦負責人介紹,該縣大力開展中藥材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保康土壤以山地黃棕壤、沙壤土為主,70%的土地為中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特別是山區日夜溫差大的氣候特征,造就了栽培的中藥材有用藥性成分含量高的優勢,產品價值高,效益高,地道種類資本豐富。據普查材料記載,保康野生中藥材種類近1600種,居全國前列。在全縣3225平方公里的地圖面積中,均適合不同藥材種類栽培,而且栽培藥材效益比較高。經過近年藥材栽培實踐證明,農人種一畝藥材正常年景純收入在2200元擺布,是栽培水稻收入的兩倍,是栽培玉米、小麥收入的3至5倍。“此外,政策支撐力度大。”該縣藥材辦負責人說,在省、市相繼出臺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縣政府出臺了貧困戶開展1畝藥材補助2000元,開展一窖天麻、茯苓補貼30元,可請求10萬元貼息貸款的扶持政策。專業合作社股動10戶以上貧困戶每戶獎勵1000元,而且能夠請求50萬元的貼息貸款等扶持政策。
到現在,全縣中藥材
公司、專業合作社已開展到38家、家庭農場52家,網羅110個村、2.25萬戶農戶栽培中藥材,全縣中藥材總面積到達12.91萬畝,其間以木瓜、杜仲為主的木本藥材7.32萬畝,以蒼術、柴胡等為主的草本根系藥材5.53畝,總產量11.96萬噸,完成產量3.6億元。據統計,在該縣19500多個精準扶貧戶中,農戶自愿開展藥材工業的就有5700多戶,中藥材工業已成為該縣農業
鄉村經濟的
朝陽工業。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該縣藥材工業基地面積將到達25萬畝,完成栽培產量打破10億元,加工產量到達12億元,中藥材工業經濟總量打破15億元,力求把藥材工業建設成為全省有位、全市搶先、全縣工業特征明顯、農人增收致富的“支點”工業。
為完成上述目標,該縣將加大地道中藥材資本研制和保護力度,致力聯合研制保康地道中藥材種類資本,建立健全地道中藥材種類研制系統、資本保護系統、新種類展現演示系統、標準化栽培技術研究、推行系統,一起抓好中藥材“三品一標”品牌創建和申報力度。
一起,加大扶植強大龍頭
公司。力求在5年內創造2至3家年加工產量過億元的
公司,規劃在農業園區要點建設一家年加工產量10億元以上的規劃藥企,扶植10家以上省級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
此外,加大板塊演示力度,擴大專業基地規劃。堅持“
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開展形式,依照世界中藥材栽培標準(GAP)標準,創造專業村,扶植演示戶,辦妥演示窗口,經過樣板演示和典型引路,要點建設馬橋、歇馬兩個規劃雙萬畝基地大鎮,扶植5個1000畝以上標準化演示區、50個要點村、500個栽培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