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墻面廣告 從上周至今,進入黃梅雨季的上海濕潤多雨,導致市郊綠葉菜產量減收價漲。記者昨走訪滬上不少蔬菜市場后發現,一周時間申城蔬菜價格整體上漲10%,其中綠葉菜整體上浮目前難覓1元以下平價菜,而菌菇類則高位領跑整個蔬菜市場。
一斤雞毛菜零售5塊
“一落雨,菜價就上漲了。”在靜安區鎮寧路菜市場里,不少市民向記者指出,隨著黃梅雨季的到來,從上周到本周,蔬菜零售價多數上漲了5毛至1元左右。
“青菜目前的零售價在3元左右,上周五曾達到3.5元,本周已逐漸回落。雞毛菜價格越過青菜,基本維持在4元到4.5元之間,最高達到5元錢。”鎮寧路菜場價格監測員王龍寶告訴記者,連續多雨是菜價上漲的原因,除了青菜、雞毛菜外,市場里的大白菜和卷心菜零售價也都達到2.5元。
王龍寶告訴記者,目前監測數據來看,黃梅雨季至今,菜場內銷售最好的蔬菜單品為米莧、茄子、番茄、芹菜和生菜。其中,價格最高的為零售價達到5.4元的芹菜,茄子的零售價在4.5元左右,生菜4.1元,番茄零售價也在3.72元。
“菌菇”領跑“老姜”走高
記者了解到,在所有蔬菜品類中,目前,菌菇類單價最高而“領跑”整個蔬菜市場。在浦南批發市場中,普通蘑菇、雞腿菇的批發價已達到4元左右,香菇批發價在5—6元之間,草菇的批發價高達8元。而昨日江橋批發市場的價格監測顯示,江橋市場內的草菇批發價已達到每公斤22元的高位,平均每市斤批發價突破11元。
侯余欣告訴記者,大蒜、老姜的批發價格上周穩定在每市斤2.5元左右。但昨日上海商務委監測到的相關數據顯示,昨日起,申城老姜批發價已攀升至7.2元,平均每市斤達到3.6元。較之上周均價已有1.1元漲幅。
高溫季后出現回落
據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數據顯示,上周上海郊菜的日供應量約為120噸左右,較之以往的日均150噸數量有所減少。而業內人士指出,上海六成蔬菜來自江橋蔬菜批發市場,其中市郊菜僅占2%,98%的客菜供應來自各地,夏季蔬菜保障供應不成問題。
“部分基本的綠葉菜品有價格回落現象,但回落勢頭并不明顯,還需觀察數日。”王龍寶告訴記者,零售市場隨著雨水減少會逐漸回落。
市商務委市場運行調控處相關負責人指出,目前全市蔬菜平均批發價仍處于可控范圍,市蔬菜集團已積極組織外省市蔬菜基地貨源,平抑本市菜價。如果蔬菜價格繼續高漲,本市將啟動應急預案。
侯余欣指出,每年的黃梅雨季都會出現增長和溢價的現象,菜價短期內不會有明顯回調,從梅雨季過渡至高溫季,甚至還會出現小幅微漲的現象,但再度上浮的空間已經不大。“過渡至高溫季后,供應量增加,菜價會明顯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