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墻體廣告 “咱的香瓜個保個甜,不信你摘個嘗嘗。”正在大棚里忙活的王亞飛說話間,把一個個成熟的香瓜摘下來放到了紙箱里。
近日,記者來到科爾沁區錢家店鎮王亞飛家里的一座溫室。棚內香氣撲鼻,長勢正旺的香瓜青翠喜人。
臨近午時,忙活了好幾個小時王亞飛夫婦終于喘了口氣,記者趁機跟他們聊了起來。
“今年行情咋樣?”記者問。
“香瓜還湊合,沒有去年火。雖然一斤賣到超市才2塊5到3塊,開四輪到市里零賣也沒到3塊5,但也比種苞米強。不過其他幾個棚的蔬菜行情不錯,一年收入六七萬不成問題。”王亞飛話里透著股樸實勁兒。
說起今年的計劃,王亞飛笑了:“現在人們不管是起居還是飲食,都講究一個綠色,特別是這果蔬,就連客商也說不上化肥農藥的菜能賣高價。”
“你往那瞅。”出了大棚,王亞飛指著自家園子里一個個覆著塑料膜的“小山包”說,那就是我今年備下的寶貝——牛糞和羊糞,這農家肥都備下了,今年就靠它“當家”了。
“雖然現在土里刨食能掙不少錢,但咱農民也得緊跟時代步伐。我正研究一個新品種,紫色的地瓜你知道吧?”王亞飛神秘地給記者把紫薯的功能效用以及目前的經濟價值說了一通。
王亞飛嘿嘿一笑,對記者說:“科區已經有人試種紫薯成功了,我也取了一些經,打算在自家的園子里種上兩畝,而且品種也選好了。”王亞飛說,紫薯比紅薯貴不少,而且收購的客商也聯系好了,根本不愁賣。
“國家有好政策,咱農民更得加把勁兒。”王亞飛說,他想在房前屋后找點掙錢道兒,在“巴掌地”上做文章。“如今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只要踏實肯干,以后準錯不了。”王亞飛的話里滿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