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墻體廣告 此輪雨水后,早稻就將開鐮收割。記者今天從省農委獲悉,今年湖南早稻增產成定局,為實現全年糧食總產600億斤的目標打下了好的基礎。
據省農委提供的數據,今年全省早稻種植面積略有增加,達到2210萬畝,比去年增加30萬畝,增長1.4%。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開展早稻集中育秧及發展規模經營,穩定了雙季稻面積;二是一些地區主動調減棉花種植,改種水稻。
眼下,三分之一的早熟早稻接近熟透,未來幾天將開鐮收割。記者在湘潭縣石潭、青山橋的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看到,中嘉早17、湘早秈45號等主推品種,產量形成好于往年,普遍豐收在望。
省農委專家介紹,今年早稻基本苗插得足,栽后氣溫高、日照足,返青分蘗快,豐產苗架形成早,禾苗長勢好。近期降雨增加,日照減少,對產量形成有一定影響。但總體而言,今年天氣正常,對早稻生產有利。
今年,全省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達到14萬個以上,新增1萬個。種糧大戶和種糧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還采取“六代”為農戶提供全程或半程保姆式服務,創新水稻規模經營模式,有效解決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問題。
此外,各級農業部門積極創辦萬畝超級稻、高產創建、雙季機插等示范片,帶動大面積早稻奪高產。改革后的鄉鎮基層農技站主動作為,深入一線推廣高效輕型栽培、綠色防控病蟲等先進技術,打通科技入田的“最后一公里”,為早稻奪高產提供了技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