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墻體廣告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都富了才叫富。”現年43歲的鎮雄縣牛場鎮田壩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業品常常這么說,也一向這么做。在他的帶領下,田壩村農人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700元上升到2014年的6000元。
田壩村是一個居住著漢、彝、苗三個民族的山區寨子,共有13個鄉民小組5300多人。劉業品出生于田壩村,17歲時,高中結業的他因家庭貧窮停學,到了村里的電石廠打工。20多年來,他兢兢業業,艱苦創業,自己資產達千萬元。
劉業品富起來后并沒有滿意,看著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的鄉親們,2000年,他決然放棄賺更多錢的時機,參與競選村委會主任并全票中選,4年后他擔任了村黨總支書記,從此擔起了帶領鄉民共同致富的重擔。
“要致富,先筑路。”中選村主任后,劉業品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共同以為,要改進田壩村的落后面貌,有必要強化基礎設施建造。為處理資金難題,劉業品累計出資50多萬元修通了21公里的村組公路,架通了8公里的輸電線路,多方爭奪項目資金施行鄉村人畜飲水工程,讓村里用上便宜電、通了自來水、出行也愈加快捷。
聯系田壩村實踐,劉業品帶領村兩委深入調研,擬定了全村“三帶一片區”的開展思路:在沿河一帶栽培葡萄、枇杷等生果,在二半山區栽培核桃、板栗等堅果,在高山地帶開展畜牧業,在高橋、大地片區開展工業。一起,抓住縣委在田壩村建立“協作股份”和“赤色農場”試點的機遇,他先后投入480萬元開展生豬、土雞養殖,出資200萬元建成黑山羊養殖場。并經過建立專業協作社,引導大眾流轉土地,帶動大眾開展工業,興起了農人的“錢袋子”。
“治窮先制愚,扶貧先扶智。”10多年來,劉業品先后捐資20余萬元改進田壩村校園的辦學條件,建立教學獎賞基金鼓勵優秀教師,贊助25名貧窮大學生完成學業。格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田壩村沒有一個大學生,如今全村本科生就有30多個,其間6名大學生結業后還到了村上的企業開展。
2014年,田壩村1105戶人家中,已有千萬元戶2戶、百萬元戶15戶、10萬元以上的農戶232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