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墻體廣告 去年以來,兩市共有244家上市公司股東發布了增持公告。
牛市啟動以來,賺了一筆想“落袋為安”的不僅僅是個人投資者,還有那些上市公司的股東。
6月10日晚,湖南發展公告稱,公司股東湘投控股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了其所持有的291.6萬股無限售流通股,套現約8596萬元。
而在此之前,三一重工向文波減持股份套現近億元“規劃退休生活”的舉動,曾引起市場熱議和圍觀。
三湘都市報記者統計發現,自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1日,有23家湖南上市公司披露了股東減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共計套現約72.24億元。其中,21家公司的股東減持都顯得“操之過急”,若統一以今年6月1日的收盤價計算,這些大佬們合計少賺了30多億元。
減持套現密集出現
自去年6月1日至今年6月1日,在80多家湘股中,共有23家公司在這段時間內披露了公司股東減持股份的公告,如南華生物、岳陽興長、步步高、友阿股份、加加食品等,其中超過八成為民營企業。
做出減持決定的,多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持有占股本5%以上的股東。如岳陽興長的第二大股東——興長集團,在2014年3月-2015年5月期間,共三次減持公司股份數798.6萬股,套現約2.42億元。
另外,其中也不乏公司的自然人股東減持所持公司股份,如克明面業的陳源芝等、千山藥機的鐘波等、大康牧業的陳黎明、中科電氣的禹玉存以及三一重工的向文波。
通過其減持的股份數、減持的時間及減持均價計算得知,一年來23只湘股的股東,套現共計72.24億元。
增持數量遠少于減持
事實上,湘股遭股東或高管減持套現只是整個市場的縮影。統計數據顯示,本輪牛市以來,A股已經有144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減持公告,有1146家上市公司在今年減持。
減持常常有,反應各不同。一般情況下,股東減持被認為是在提醒中小投資者,“連股東都認為估值太高了”。但是由于行情太火熱,加上上市公司也各有各的減持理由,所以股價反應不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股東掀起減持大潮的時候,還有一些公司股東在這一期間選擇了增持,不過數量就比較少了。從去年牛市啟動以來,一共有244家上市公司股東發布了增持公告。
盤點
那些奇葩的減持理由
最善良 二六三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小龍因做慈善事業的資金需求,于2015年5月18日減持公司160萬股股份。
最無奈 全聚德副總經理兼董秘施炳豐為了還房貸,于2014年11月4日減持近13萬股,套現270萬元。
最烏龍 我武生物2015年5月20日公告稱,股東利合投資因前臺文員給快遞的文件遺漏,未能履行提前三天告知的義務,其減持所得收益約1370萬元將歸上市公司所有。
【拋得巧】
三一集團等賺得盆滿缽滿
要說套現最多的,當屬三一重工的控股股東三一集團莫屬。
今年4月27日,三一集團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統累計減持三一重工1.91億股;而從4月28日到6月1日,三一集團再次減持5056.55萬股;三一集團一致行動人減持2528.91萬股。
近日,總裁向文波亦表示“為了規劃退休后的生活”,欲減持三一重工股票755萬股,以當前股價每股13元計算,約能套現9815萬元。
初步計算,三一重工的“股東們”累計套現超過20億元。
位居湘股套現額度第二位的,是大康牧業。公司前董事長陳黎明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于2014年底至2015年3月2日,以6.62元的均價,共減持8664萬股,套現5.73億元。
套現超過4億元的,還有加加食品的股東、博云新材的股東、南嶺民爆的股東和友阿股份的股東。
【拋得早】
減持得太早,少賺30億
按照各公司目前的股價來算,三一集團和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減持的“正是時候”。雖然不排除三一重工的股價未來還會繼續上漲,但從目前來看,他們已經實現了利益的最大化。比起2014年“早早”減持了公司股份的那些大佬們,已經算是多賺了很多了。
在這23家公司中,其中最“虧”的,應該是步步高的股東新疆盛世發金和新疆鼎豐展金。它們于2014年8月8日至8月13日,以均價12.7元,共減持步步高股份1560.75萬股,套現1.98億元。按照步步高2015年5月22日停牌前34.95元的收盤價來計算,這些股份的市值超過5.45億,也就是說,大半年的時間,他們少賺了3.47億元。
大康牧業的陳黎明,若是再等上三個月的時間,以2015年6月1日收盤價10.59元減持,便可以多賺3.44億元。
統計顯示,除了三一集團外,南嶺民爆股東的減持點,也正好處于目前的股價最高點,而其他21家公司的股東,都顯得太“操之過急”。若統一以上市公司今年6月1日的收盤價計算,這些持有湘股股份數的大佬們,合計少賺了30多億元。
記者手記
賺少了還是受益者
作為上市公司股東,減持股份是一件頗為敏感的事情,因為這往往要被投資者們追問:你為什么要減持股份,是對公司未來沒有信心了嗎?
其實答案顯而易見:之所以成為上市公司股東,就是為了在以后的某一天,能套現后再拿著這些錢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克明面業的陳源芝是為了自己的事業,三一重工的向文波是為了規劃退休后的生活,大康牧業的陳黎明是為了支持他的旅游項目。
只不過,當所有的投資者都希望自己能夠“高拋低吸”,但現實總是很殘酷地“買了不漲,賣了飆漲”時,這些大股東們也無法淡然處之。
還記得在參加千山藥機年度股東大會的時候,早早減持了公司股份的一位自然人股東,眼看著公司股票價格超過50元、又突破60元、直上70元、甚至沖上80元時,差點沒拍著大腿感慨:“我哪知道股票能漲這么高,幾個月時間損失了幾千萬啊!”
股市沒有如果。但無論如何,相較散戶的命運而言,牛市更大受益者,毋庸置疑仍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