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平潭墻體廣告 15日起,由臺灣直航福建平潭前澳口岸的臺商們又多了一項便當,通過新施行的“客帶貨”政策,他們每人能夠帶著兩提袋規定范圍內的小額產品,貨隨人走,貨運、通關等時刻由曩昔的兩三周變為幾個小時。
“時刻快得不得了,費用也比曩昔至少節省三成。”乘坐“麗娜輪”第一批體會“客帶貨”的臺商白進鴻笑著說。
平潭正在疾速發展為臺灣海峽上的一座橋梁。2014年,平潭共招待臺胞6000多人次,宗親溝通、城鎮對接、教學協作等赴臺溝通活動55批次;臺灣免稅產品市場開業一年來銷售額累計打破4億元,購物旅客30多萬人次,月均增加67%;對臺海上直航運送旅客打破38萬人次。
平潭原本是福州的部屬縣,陸域總面積392.9平方公里,由以海壇島為主的126個島嶼組成,距臺灣新竹僅68海里。這個被簡稱為“嵐”的地方從前是海防前哨和軍隊演習場,后來盡管逐步變成福州人夏日的避暑勝地,“上島靠輪渡、冬天海風虐”直到幾年前仍是福州人的“平潭印象”。
200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作出建立平潭歸納試驗區的決議;2011年11月,國務院同意《平潭歸納試驗區整體發展計劃》,上升為國家戰略;2013年7月,平潭歸納試驗區取得行使設區市的管理權限,改由福建省直管。
爾后,打樁機樹立、工程車絡繹、安全帽涌動變成平潭的真實寫照。2011年,平潭固定資產出資達303.5億元,“十二五”時期更是計劃完結2500億元以上的出資,均勻每年達500億元,“一天一個億”的“平潭速度”由此誕生。
如果說從前的平潭由于距臺較近而發展緩慢,通過一番襯托以后的2014年,這片內地距臺灣本島近來之地的發展迎來了千載一時的天時地利人和。
2014年12月,國務院同意福建建立自貿試驗區,平潭片區變成其三大片區之一。在2015年發布的《我國(福建)自由交易試驗區整體方案》中,“培養平潭敞開開發新優勢”變成福建自貿區六大主要任務和辦法之一。
2015年3月出臺的《推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福建平潭又作為與臺協作的重要陣地而被專門著重。
如今,寬廣的跨海大橋現已建成,從福州等地去往平潭非常方便。2014年5月,“麗娜輪”正式注冊平潭至臺北航線,當地對臺海上直航構成兩線并進、兩船運營、兩岸對開的新格局。
我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11月赴平潭調研時指出,平潭歸納試驗區是閩臺協作的窗口,也是國家對外敞開的窗口,一定要立異體系,保護好生態,深化兩岸經濟和工業協作,真實建成兩岸同胞協作建造、先行先試、科學發展的一起家鄉。
承載著推進效勞交易自由化、航運自由化等重大使命的平潭,正在通過不斷立異激起本身生機,構成工業聚集效應。
據了解,“行業協會總擔保準則”“先放行、后報關”“采信臺灣認證認可成果和查驗檢測成果”等立異行動現已取得了極好的效果,平潭封關運行一年來新增存案登記轄區進出口公司414家,減免稅款5.1億元。
平潭歸納試驗區管委會主任許維澤表明,真摯期望海內外持續關心支撐平潭,攜手共建一起家鄉和國際旅游島,并推進平潭向自由港的方向不斷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