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墻體廣告施工 日前,在北京聚集通州建造行政副基地的音訊總算塵埃落定后,北京市計劃委于14日進一步對外透露了關于通州建造計劃的許多細節。其中包括:有序推進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全體或有些向市行政副基地搬運,逐漸股動基地城人員向通州搬運,經過“區域快軌”“城際鐵路”等形式串聯起燕郊、通州及基地城。
為何建城市副基地?
14日,北京市計劃委清晰表明,將有序推進北京市屬行政事業單位全體或有些向市行政副基地搬運。至此,通州作為北京市副基地的“新身份”正式露臉。
北京副基地建造不只變成京津冀協同開展戰略的關鍵節點,也肩負著治療北京市“大城市病”的歷史重擔。北京市計劃委主任黃艷說,本來,早在2004年修訂北京市城市總體計劃時,就有計劃地在通州預留了很多行政作業用地,預備成建制地搬曩昔一些組織。京津冀協同開展國家戰略的施行讓通州變成城市副基地的想象變為實際。
依據北京市關于行政副基地的計劃思路,除了把適合的行政事業單位搬運曩昔,北京還期望以此股動科研、商務、文明、會議等功用的聚集,逐漸股動基地城人員向通州搬運。
副基地只建一個?
3月份,通州區政府發布了《2015年重點建造項目使命表》,通州區本年共有86項重點建造項目使命,總投資達1638.8億元。
不過,“盡管聚集通州,但城市副基地并非只要通州。”北京市計劃委副主任王飛說。
王飛介紹,早在2005年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計劃(2004年—2020年)》中,就清晰了通州、順義、亦莊是面向將來開展的三個新城。近10年來,北京市政府公共服務設施投入的50%以上都會集在這三個新城。
會否重蹈“睡城”老路?
在北京市行政副基地塵埃落定之前,通州最被世人了解的仍是“睡城”的名號。坐落北京東西軸線和東部開展帶的交點,長安街的最東端的通州,因為很多人員集聚,工業和寓居不平衡,交通壓力無窮,“潮汐表象”突出。
“經過基地城存量功用的疏解,促進通州的產城交融和職住均衡。”王飛介紹,經過建造綜合服務基地,建造宜居宜業的通州,讓作業、寓居和生活都在通州。記者了解到,通州區將會為作業在這里的人群有針對性地計劃住宅建造。
是不是大規模“造城”?
“通州新城計劃的理念是‘優化晉級’。”黃艷著重說,關于行政副基地的新定位,咱們要調整通州的計劃。往后的開展絕不是大規模的“造城運動”,而是“減量提質”。
依據調整的計劃,此前計劃施行的一些集聚人員的工業園將做調整。此外,還將推進倉儲物流基地,批發市場、物流基地以及農村團體建造用地不適合工業等業態的退出晉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端工業,例如,有也許接受CBD的一些功用。
是不是會“攤大餅”?
“毫無疑問,北京行政副基地將來將變成一個區域高地,周邊的區縣使用通州的配套進行開展,無疑將給本地帶來無窮壓力。”一位通州的干部對此有些擔心。
“副基地的建造是為了化解城市病,盲目無序開展恐怕會帶來新的城市病。”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弘指出,要認真總結北京基地城開展的經歷和經驗,副基地開展也要操控城市邊界,避免在行政副基地“攤大餅”,避免與朝陽、燕郊等地成片式開展。
“京津冀一定要計劃一張圖,尤其是在三地的邊界地區。在這些區域更需求協同計劃、協同管理、協同管制。”黃艷說,通州下一步要大力開展以第二道美化阻隔地區為主體的郊野公園環、以北京周邊地區為重點的環首都公園環,完成城市組團之間的有效生態阻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