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刷墻廣告 面對東北經濟下行壓力,吉林上上下下正謀劃新一輪振興的良好開篇,以問題導向促作風建設,塑干部隊伍夯實發展基礎,建制度體系凝聚力量,通過打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不斷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黨的建設:筑牢作風建設基礎
7月10日,第十二屆長春汽博會現場,10分鐘簡短的品牌入場式即開幕。重大展會不搞開幕式、重大項目開工不搞剪彩在吉林已成慣例。近年來,吉林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持續深化作風建設,重點抓兩頭:一頭是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一頭是基層黨組織的多數。
吉林把今年作為“問責年”。兩個月內,紀檢監察部門約談220多名領導干部。前5個月,立案查辦涉及一把手的違紀案件167件,其中有32件涉及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
基層黨組織是群眾身邊黨的形象的集中體現。吉林選取1000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面開啟基層黨組織建設。
吉林拿出20億元建設社區場所,各級財政每年投入2.5億元用作社區黨組織經費,每年新增1.87億元提高社區干部工資。全省1300多個社區全部 建成500平方米以上的場所,社區經費平均20萬元,社區“兩委”成員工資平均3200元。所有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部實現了轉化提高、晉位升級。
近日記者來到長春市長山社區,在寬敞的“一站式”服務大廳,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等服務窗口一應俱全。社區書記吳亞琴說,一般的事情不用出社區就能辦理。
隨著黨建工作不斷推進,吉林也成長起一批能干事、受擁護的優秀干部。這其中既有扎根社區的“時代楷模”吳亞琴、“全國社區工作之星”王淑清,也有榮獲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稱號的龐慶波、張寶才。
干部隊伍: 讓“為官不為”者“不能為官”
吉林省委認識到,要實現全面振興發展,關鍵在于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根本是要著力選拔和培養一支高素質干部隊伍。
選拔一批什么樣的干部?吉林的導向是憑德才用干部、以實績論英雄、看公論定取舍,讓能干事的干部有奔頭。
龐慶波曾在通化縣任職,在只有十幾萬人口的小縣城,他干得有聲有色。調入人口60多萬的梅河口市后,他選擇醫藥健康產業作為支柱,加快老城區改造,推進大病救助。幾年來,梅河口市經濟綜合實力躍居全省縣市第一,城市變得更加美麗,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在吉林省委最新出臺的干部選拔任用意見中,事業第一放在突出位置。不搞安慰性、安置性、照顧性的安排,不以犧牲班子功能為代價換取所謂的結構優化。
為了培養選拔更多年輕干部,吉林創新機制,構建綠色通道。2011年市縣鄉黨委換屆中,絕大多數市縣區的黨政班子多數配備了35歲以下干部。吉林還敞開大門面向海內外選拔,曾一次性拿出1200多個廳處科級領導崗位公開招聘。
努力培養選拔干部的同時,吉林聚焦“為官不為”。今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吉林召開近8000名黨政干部大會。“干事但不干凈的要處理,干凈但不干事的也要問責,‘為官不為’就讓他‘不能為官’。”省委領導提出了新的要求。
6月4日至13日,吉林省委政府主要領導分別帶隊,對全省72個重大項目進行集中巡檢,實地查看干部“作業”。像一汽奧迪Q工廠、吉林一號衛星等重大項目,都配備了專門服務的領導和干部團隊,定期考察問題,及時協調解決。
反腐倡廉:用制度建設當好“啄木鳥”
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需要清廉謀事的干部,更需要制度的約束。
在關心干部成長中,吉林將盡早發現問題、早打招呼,像啄木鳥那樣,發現蟲子,及時啄出來,保護樹木的健康。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后,很多黨員干部反映:拿不準什么聚會該參加,什么聚會不該參加。吉林率先明確列出公職人員不準參加的同學會、老鄉會等20類飯局,對每一類“不準”都細致介紹。
前不久,吉林出臺領導干部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問責暫行規定,從5個方面對領導干部25種問責情形及問責程序等進行說明。近幾年,吉林不斷完善反腐機制。圍繞解決“四風”問題,僅省級層面就制定了5個方面的52項規定。
干事謀事的氛圍漸濃,吉林經濟發展后勁也在增強。今年一季度,吉林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在東北板塊中是最好的,一些經濟指標也逐漸趨好。
“赴百仞之谷而不懼”“功成不必在我”,吉林省正全力以赴,一塊一塊啃掉掣肘經濟社會發展的“硬骨頭”,一個一個搬開阻礙振興步伐的“暗礁”,為吉林新一輪振興提供良好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