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古村是源遠流長的,但是古村的由來卻是不同的。有的是達官貴人為了壯大聲勢,改善居住環境而進行的改造,有的卻是商人因投資發展而進行的修建。但是,在古村之中,還有一些事富有人文氣息的,那便是天下的一些志士所為。
懷化鮮少有村落擁有這樣傲人的開村史:騎田嶺山坳坳里的山野小村新建便有艮所書院這樣的高級配置,初試啼聲,就引得側目書院山長、創村人何天祿的首批學生雙雙中進士,何天祿也因此加冠帶、授進士出身。一時間,艮所書院天下共聞。
六十多幢民居從明至清先后落成,艮所書院是最早的一批。它就在民居群的右側。清一色的灰墻黑瓦、木門窗,隱匿在民居群中的書院很不顯眼,但它在明朝卻極具名聲,據懷化墻體廣告了解,在哲學家王陽明的王門學案、湛若水的湛門學案等明朝著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沒有大書院的深院豪庭、雕梁畫棟,艮所書院卻格外清幽宜人。二進四列八間的格局寓示著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的理學思想,右依磨井文泉,左倚奇石筆樁,庭植蓮藕,環以帶水。每逢雨天,雨水隨屋檐下牙齒般整齊的精致滴水瓦滴落,發出好聽的滴答聲。枕石聽水、臨風瀨玉、滴雨思幽、慕蓮懷潔,書院四景常常使何天祿和學生們文思飛揚。不用追問他為何放棄大好仕途隱居山野,還有怎樣的日子比這更充實快樂?
從懷化墻體獲悉,可危機很快到來。先是何天祿苦心栽培的書院繼承人、文武雙全的少子何佃在組織民兵抗擊土寇的過程中因過度勞累離世,書院一時陷入沉寂,黨徒甚眾,嶺南北皆附之盛況不再。爾后戰事紛起,清廷大興文字獄,尚武時偶為文成為許多艮所學子的選擇,書院主張的靜學漸漸淡出歷史舞臺,書院本身也毀于文革。
在當今由于現代化發展,大面積的舊建筑被拆毀,很多自然山林也被看肯,保留下來的古村也寥寥無幾。但還是存在著一部分人,他們愿意把古村的文化延續下去,世世代代傳承。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