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墻體廣告發布 出梅入伏后的申城,遲遲未遭遇盛夏逼人暑氣,早晚25℃左右的氣溫,讓人頗感舒適。記者昨天從上海中心氣象臺獲悉,高溫的腳步仍篤悠悠,本周頭尾有雨水“叨擾”,氣溫仍處在25-31℃之間的微熱狀態,熱浪滾滾的高溫天有可能周日之后才來。如此“風涼”的7月天,已經破了1999年以來的記錄,成為“新世紀最涼快夏天”。
夏陽不驕東風化暑
蟬鳴聲聲聒噪,陽光早早登場,但最高氣溫仍僅達到31.4℃。昨日的申城氣溫雖然有些悶熱感,但對比前幾年的盛夏,可謂很“適宜”。統計顯示,上海今年自5月29日入夏以來,本市(徐家匯站)還未出現達到或超過35℃的高溫日,6月12日徐家匯站最高氣溫攀至34.8℃是迄今為止今年夏天的最高溫。而自7月1日至7月18日,本市(徐家匯站)也僅出現了3天最高氣溫超過30℃,其中13日出梅當天33.8℃最高。
據上海氣象局首席服務官傅易介紹,如此“風涼”的7月天,從歷史記錄來看也并不多見。以徐家匯站為例,今年7月1日至17日,本市平均氣溫為24.3℃,較常年同期顯著偏低。據以往記錄,最近一次是發生在1999年,當年7月同期有類似氣溫。“夏陽不驕,東風化暑,副高偏弱、冷空氣以及風向條件這三大原因三管齊下,造成上海近期氣溫顯著偏低的情況。”據傅易分析,一般來說,初夏上海出梅后,會轉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晴熱少雨的天氣。今年上海出梅后,由于副熱帶高壓主體偏東偏南,且強度偏弱,上海多處在副熱帶高壓邊緣位置,云系較多,不利升溫,少晴熱天氣。此外,今年初夏,東北冷渦較為活躍且位置偏南,有利于冷空氣向南擴散影響,近日中高緯環流形勢依然有利冷空氣南下。加之上海近地面風向以偏東或東南風為主,夏季海上來的清涼空氣會在一定程度遏制氣溫的上升。
明顯升溫待周末
據預測,本周頭尾有雨水“叨擾”,周一受海上低氣壓的影響,有短時陣雨;周二至周三云系較多,以陰或多云天氣為主;周四至周六將有一次降水過程。氣溫方面,本周工作日期間,本市近地面風向以偏東或東南風為主,氣溫基本保持在25-31℃之間。
不少市民關心今年上海是否是涼夏,何時出現高溫天?對此,氣象專家預測,隨著副熱帶高壓逐漸加強西伸,本周日本市氣溫將明顯上升,屆時有可能出現今年首個高溫天。“‘涼夏’的氣象標準并不容易滿足,條件之一是七八月高溫日要少于等于4天。”專家表示,“迄今最近的一個‘涼夏’還要追溯到1999年,當年從立夏到立秋期間沒有出現一個高溫日”。另外,專家透露,伏天長短與高溫日的數量沒有直接對應關系。如2009年伏天達40天,但中伏和末伏并未出現35℃以上高溫,1999年整個伏天都沒有出現高溫。近幾日,申城氣溫回升顯著,熱帶風暴等水上游樂場聚集了嬉水避暑的人。